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出处:《调研世界》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 交互分析
【摘要】:本文依托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结合数理分析,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特征,并通过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交互分析对影响其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结果主要表现为留城和回乡两种行为特征,性别、年龄、到京时长、社会网络、是否有耕地、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在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因素。男性,无耕地,来京时间1~5年或8年以上,拥有业缘型的社会网络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良好;同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构建对城市融入有较大的影响力。两次业缘型社会网络构建的风险期,对应着两次城市融入的淘汰缺口。
[Abstract]: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 of Beijing Cit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mbined with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and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s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interactive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ity integr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is mainly to stay in the city and two kinds of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gender, age, duration, to Beijing, social network, whether l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in Beijing. Men, no land, Beijing time 1~5 years or above 8 yea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ity have karma type social network into good;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ocial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to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The two fellow social network construction risk, corresponding to two times into the city The elimination gap.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聊城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32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跨地区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形成在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特殊劳动群体——农民工。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退休逐渐回到农村,出身于80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登上城市化进程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陆海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5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7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8 盛昕;;直面新生代农民工[J];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06期
9 徐丹;;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10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J];北方经济;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朱广琴;社会保障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7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7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