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分析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消耗强度 时空格局 收敛性 空间效应 中国
【摘要】: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12年共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并引入空间效应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发散的,中、西部地区在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其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2从时空格局看,城市土地消耗强度有收敛的可能,但随时间序列的移动,收敛迹象逐渐模糊;3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某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受到其他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同时其空间自相关性受到未被观测的解释变量的冲击,从侧面反映出除土地要素投入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要素投入,对提高单位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3 years from 2000 to 2012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land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China is analyzed , and the spatial effect is introduced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12023)~~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农用地造成了巨大的冲击[1~3],粗放低效的用地方式不断激化了“保发展”与“保耕地”之间的矛盾[4,5]。平衡二者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即降低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中国的经济发展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官印;蔡运龙;;1997-2007年中国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利用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风;黄贤金;严长清;李衡;张兴榆;;基于RAGA-AHP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2 王蓓;刘卫东;陆大道;;中国大都市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3 陈玉福;谢庆恒;刘彦随;;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4 王昱;丁四保;卢艳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配置——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5 张俊凤;刘友兆;;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3年02期
6 沈涛;;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3年24期
7 柯新利;杨柏寒;刘适;马才学;;基于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8 张荣天;焦华富;;基于DEA的安徽省建设用地效率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刘桂菊;吴明发;;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年02期
10 王昱;丁四保;卢艳丽;;建设用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现状、矛盾与实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崔新蕾;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赵晓波;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4 倪尧;城市重大事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湖南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璇;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省际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3 余小玲;基于DEA的重庆市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王安辉;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陈伟;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晶瑾;耕地非农化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7 简萍;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春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9 牛品一;江苏省县市经济增长效率测度与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志会;省域城市间建设用地指标调配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2 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3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4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5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6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从“买卖”到运营——倾听城市土地的足音[J];中国土地;2002年12期
2 束伟星;经营好城市土地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5期
3 王仲成;城市土地“四性”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6期
4 李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科学经营城市土地[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4期
5 束克欣;;经营城市土地必须增强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4期
6 李玉峰;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的经济原因[J];中国房地产;2003年04期
7 桑园;抓住机遇 经营城市土地[J];国土经济;2003年02期
8 徐瑞华,庞振刚;借鉴国际经验 合理配置城市土地[J];小城镇建设;2003年10期
9 董菊卉;把握经营城市土地主动权[J];中国土地;2004年05期
10 石继英;经营城市土地必须增强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J];城市;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束伟星;;关于城市土地经营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论文集[C];2002年
2 王辉;;城市化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初探[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3 马欣;黄安永;;扭曲的城市土地供应[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杨重光;;论城市土地制度的二次改革[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王文革;;论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强制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曲士军;;必须重视内陆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7年
7 孙辉;;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高尚德;陈若凝;;论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9 原玉廷;;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理论依据及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罗璇;赵小敏;李芳颢;乐丽红;;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各城市土地周出让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杨应奇;城市土地咋成了“压寨夫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朱少东;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4年
4 王南桂;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艾梅;科学运营城市土地企业政府各司其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记者 苏天瑞;全市经营城市土地工作会议召开[N];商丘日报;2006年
7 主讲人 王文革;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解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各城市土地周成交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蒙毅 程本初 黄茂军(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城市土地证券化 投资开发模式初探[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蔡永飞;农民对城市土地也拥有所有权[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小铁;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6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马安胜;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徐霞;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任平;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与机制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粟辉;城市土地可整理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乔叶建;城市土地供应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朴森;延吉市城市土地空间演变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哈晨路;合肥市城市土地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梁颖;城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叶X晖;城市土地多中心结构优化模型理论探索[D];重庆大学;2004年
8 曾德珩;城市土地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许伟;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鲁慧;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9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7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