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本文关键词:基于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出处:《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 两步移动算法 三江平原
【摘要】:为探寻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最佳方法,以三江平原腹地大榆树镇为研究区,构建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体系,基于最邻近指数及变异系数确定居民点斑块的等级类型,通过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空间点格局及两步移动算法,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结节性指数大的居民点斑块主要分布于镇中心及交通干线附近,区位优势显著,且基础设施齐全,农机化水平高;结节性指数小的居民点位置较为偏远,且布局散乱。(2)中心村、基层村、迁移村和零星村的居民点数量分别为13,20,22,13,基于此提出了重点拓展、控制发展、迁移合并和重点整治4种布局优化策略。(3)通过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及两步移动算法确定了部分农村居民点的迁并方向,制定了大榆树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的最优方案。为三江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及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wa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Sanjiang plain Dayushu town as the study area,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ial nodular plaque index, residential grade typ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based on the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by expanding the breaking point model, spatial point pattern and two step mobile the optimal solution algorithm, determine the layout adjustment 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odular index large residential are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own center and traffic arterie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and complete infrastructur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nodular index of small residential location is more remote, and scattered layout. (2), the number of grass-roots Village Center Village, migration village and scattered residents of the village were 13,20,22,13, based on this propose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control development, and focus on the regulation of migration and 4 kinds of layout optimization Strategy. (3) by weighted Voronoi Graph Expansion breaking point model and two step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mobile part of rural residential relocation and direction, set an optimal scheme of Dayushu town spatial layout adjustment of rural resident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yout adjustm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Sanjiang plain area.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
【基金】: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科研项目”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黑国土科研201411)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农村居民点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主要载体,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调整进行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及人地关系研究的重点[1-2]。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引导及监管,同时受传统的自由择址定居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并导致了农村居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亮;郝晋珉;管青春;陈丽;朱传民;;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修正系数关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2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王明珠;张瑞娟;;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3 周宁;郝晋珉;孟鹏;陈丽;洪舒蔓;穆哈拜提·帕热提;;黄淮海平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及其整治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4 张颖;徐辉;;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5 李姗姗;曹广超;赵鹏飞;;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3期
6 谢作轮;赵锐锋;姜朋辉;刘海猛;祝稳;;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榆中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4年05期
7 刘超;杨海娟;龙冬平;杨小刚;;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等级评价与整理方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孔雪松;金璐璐;郄昱;张怡然;徐媛;;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9 冯电军;沈陈华;;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10 钟紫玲;王占岐;李伟松;;基于Voronoi图与景观指数法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月静;雷国平;曲晓涵;路中;丁雪;王居午;郑志志;;基于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3 陈维治;付保红;;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盈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4 李玉华;许汀汀;章明;;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镇域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年03期
5 田海峰;邬明权;秦耀辰;牛铮;;商丘虞城城市扩展遥感监测[J];河南科学;2017年05期
6 闫庆武;谭学玲;;基于GIS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7 张列;王成;;微观尺度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村江津区燕坝村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8 宋永永;薛东前;米文宝;仲俊涛;;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村域发展的模式与机理[J];经济地理;2017年04期
9 危小建;肖展春;侯贺平;陈竹安;;基于复杂网络的辽宁省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10 刘鹏;陈荣蓉;杨朝现;信桂新;王金捷;;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宁;郝晋珉;孟鹏;陈丽;洪舒蔓;穆哈拜提·帕热提;;黄淮海平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及其整治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2 张瑞娟;姜广辉;王明珠;马雯秋;何新;;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3 刘超;杨海娟;郑娜;张文莉;杨小刚;;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与布局优化——以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沙河子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6期
4 孟霖;郭杰;欧名豪;;基于适宜性和潜力分析的徐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管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11期
5 刘义;陈英;谢保鹏;白志远;;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分级——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6 韦仕川;熊昌盛;栾乔林;胡月明;;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7 曲衍波;贾莎;商冉;姜广辉;高宇;;基于迫切 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时空配置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8 任平;洪步庭;刘寅;周介铭;;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9 李玉华;高明;吕煊;许汀汀;章明;;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10 孔雪松;金璐璐;郄昱;张怡然;徐媛;;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政协委员提醒:不应忽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3期
2 刘军;严明;曾进;;安乡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3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3期
4 周青;孙德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7期
5 罗红安;;浅析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宏观原则[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6 晏涵;刘觉民;韦林利;陈婷;陈果;霍金炜;;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宫攀;;农村小学撤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8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徐涛;孙华;石铭;;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整理的思考与建议——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3期
10 姜广辉;张凤荣;韩连盛;谭雪晶;;论城乡互动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7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0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