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1-20 05:22

  本文关键词: 新时期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战略 饲料粮 口粮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57%~168.02%,口粮具有保障充分平衡的能力,而饲料粮的保障程度只有79.41%~84.15%,保障程度不足。这一有所宽裕的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为允许小幅度市场波动来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弹性空间,也为国家粮食政策调整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建立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议:1)在资源端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维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2)在生产端逐步发展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粮食生产实体;3)在流通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4)在储备环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Abstract]:Food security is to ensure that anyone can get enough food for survival and health at all times. (new period 2015-2050) China's domestic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has reached its limit. The overall thinking of food security in China is facing the reconstruction. Food security is nutrition security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the national grain availability capacity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national grain availability capacity includes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grain import capac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nutrition security and national grain availability capac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intaining the existing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degree of grain security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is 110.88 and 117.49.The grain has the basic ability of ensuring balanc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degree of rations is 158.57 and 168.02, and the ration has the ability to ensure a full balance, while the guarantee degree of fodder grain is only 79.41% and 84.15%. The degree of guarantee is not enough. The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provides a flexible space for allowing small market fluctuations to realize the dynamic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and condition for 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grain polic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grain security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and ensure the basic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asic farmland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resource end.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capacity; 2) developing specialized grain production entities with larger scale at the end of production; 3)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mode in circulation link, cultivate national and regional modern grain market system, integrate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4) improve the grain reserve system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grain reserv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2016YFC0503400,2016YFC0503706)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新时期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
【分类号】:F326.11
【正文快照】: 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安全是从全球到国家再到家庭及个人的多层面问题,在全球层面,需要保障全球粮食可获得能力;在国家层面,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在家庭及个人层面,需要保障家庭和个人粮食可获得能力;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和平;王爽;;我国粮食高库存对粮价的影响及制度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07期

2 辛良杰;王佳月;王立新;;基于居民膳食结构演变的中国粮食需求量研究[J];资源科学;2015年07期

3 金涛;;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6期

4 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5期

5 李国祥;;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及其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5期

6 季翔;刘黎明;起晓星;;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其风险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7 钱克明;彭廷军;;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3期

8 黄季q;杨军;仇焕广;;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3期

9 刘东;封志明;杨艳昭;游珍;;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0 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洁;夏显力;;农地确权真的可以促进农户农地流转吗?——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2 炎天尧;;“节流开源”:粮食去库存的可能途径讨论[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年04期

3 仇焕广;刘乐;李登旺;张崇尚;;经营规模、地权稳定性与土地生产率——基于全国4省地块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06期

4 薛黎明;崔超群;李长明;朱琳龙;黄瑜;刘保康;;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6期

5 冉娟;孙振;;中国饲料粮消费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7期

6 李冰;黎世民;周磊;黄灿辉;王来刚;;基于多生育期MODIS-NDVI的区域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7年06期

7 谢高地;成升魁;肖玉;鲁春霞;刘晓洁;徐洁;;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8 肖玉;成升魁;谢高地;刘爱民;鲁春霞;王洋洋;;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供给与消费平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9 陈云飞;冯中朝;;销售价格、农民收入与湖北油菜种植规模增长——基于黄冈、荆州和荆门3市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10 刘兰;崔民选;;推动农业“走出去”服务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琳;蒋和平;;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改革的困局与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2 石秀华;;从大豆风波看中国的食用植物油产业安全[J];理论月刊;2015年01期

3 赵萱;邵一珊;;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与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03期

4 程燕;李先德;;中国啤酒消费趋势及其对啤酒大麦需求的影响[J];农业展望;2014年03期

5 闵师;白军飞;仇焕广;王晓兵;;城市家庭在外肉类消费研究——基于全国六城市的家庭饮食消费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3期

6 肖小勇;李崇光;李剑;;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2期

7 丁丽娜;肖海峰;;我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现状及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内蒙等16个省市城乡居民羊肉消费调研数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9期

8 曹志宏;;基于谷物当量的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需求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11期

9 柳苏芸;徐锐钊;姜楠;;中国及亚洲主要国家食用油消费研究[J];农业展望;2013年07期

10 赵永华;刘晓静;奥勇;;陕西省耕地资源变化及耕地压力指数分析与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志清;广东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供需平衡[J];南方经济;2001年08期

2 王润拴;山西省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吉苏皖鲁渝五省市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07期

4 左梅生,陈学坪;湖南省2003年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5 ;2004/05年度我国粮食供需紧张将有所缓解[J];农民科技培训;2004年09期

6 陈学坪;湖南省2004年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报告[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年03期

7 王丽霞;任志远;李小燕;;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及安全态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1期

8 殷培红;方修琦;马玉玲;田青;;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4期

9 高丽;;湖南省2005年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报告[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年05期

10 黄友贵;;对巴中粮食供需情况的调查及调控对策[J];粮食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春明;塔城调查农村社会粮食供需情况[N];粮油市场报;2007年

2 记者 赵金子;全国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暨粮食统计信息化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N];东营日报;2011年

3 记者 徐文正;贵州:多举措应对粮食供需平衡[N];粮油市场报;2011年

4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黄剑辉 王阁 应习文;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韩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未来10—20年我国粮食供需差距将进一步拉大[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6 记者 王朝霞;甘肃增强粮食供需平衡能力[N];甘肃日报;2007年

7 记者 董克伟;走私抬头威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肖达 钰莎;贵州近十年粮食供需平衡缺口逐年扩大[N];粮油市场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付嘉鹏;丝绸带产业结构调整 粮食供需紧平衡明显[N];粮油市场报;2014年

10 李文绚;粮食供需偏紧将长期存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海霞;甘肃省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的数据测算及战略选择[D];兰州大学;2015年

2 管金宇;区域粮食供需平衡中的政府管理责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高峰;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黄胜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胡甜;基于耕地质量的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丁晨芳;我国粮食供需区域平衡及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447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47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