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CLUE-S模型的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发布时间:2018-01-21 00:31

  本文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驱动力 CLUE-S模型 情景模拟 深圳市 出处:《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模拟及分析,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对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规律的更好了解和把握,促进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可建设用地资源趋于枯竭,土地供需矛盾尤为凸显,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也更为迫切。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深圳市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又在传统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及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基础上,纳入由新型POI数据生成的交通服务设施密度、商业服务设施密度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密度3个指标,利用Auto-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最后基于CLUE-S模型,对深圳市2009-2013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并预测了自然演化、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情景下深圳市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在深圳市土地利用中占主导地位。与2009年相比,2013年,深圳市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它用地面积减少。其中,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园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园地、林地、水域和其它用地。2009年到2013年,建设用地、林地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其它5种地类则不太稳定,相较而言,容易发生地类的转变。(2)Auto-Logistic回归下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ROC值都大于传统Logistic回归,都大于0.75,说明本文建立的Auto-Logistic回归模型是有效的,且所选用的驱动因子能够很好解释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3)基于CLUE-S模型模拟的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精度评价kappa值为0.896,远大于0.75,表明可以使用该模型和相关参数对深圳市未来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预测。(4)三种不同情景的预测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下深圳市西部和北部的宝安区、龙岗区及南山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最大,位于深圳市南部的盐田区和罗湖区最小,其余区域次之;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较小,且耕地多集中连片分布,可有效保护城市耕地安全;生态保护情景下,各地类空间变化分布与自然演化情景基本一致,但该情景可保护建设用地扩展较多地区如宝安区和龙岗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上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同时,也可保证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如福田区内部仅存生态用地不受侵占,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Spati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use will help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pace-time law of urban land us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the land use change in Shenzhen is remarkable,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resources tend to dry up.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supply and demand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the study of urban land use is more urgent. 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as an exampl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Shenzhen from 2009 to 2013,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driv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land use change. The density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facilities, commercial services facilities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generated by the new POI data are included. The driving force of land use change in Shenzhen was analyzed by Auto-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Finally, based on CLUE-S mod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Shenzhen from 2009 to 2013 was simulated and the natural evolution was predi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nd use in 2020 in Shenzhen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onstruction land. Forest land and garden lan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land use in Shenzhen. Compared with 2009, in 2013, the cultivat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creased, garden land, woodland, grassland in Shenzhen. The area of water and other land decreased. Among them, the new cultivated land mainly comes from garden land, and the new construction land mainly comes from garden land, woodland, water area and other land. From 2009 to 2013, construction l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orest land is relatively stable, but the other five land types are not very stable. The ROC values of the seven land use typ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under Auto-Logistic regression. It shows that the Auto-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effective. The selected driving factors can expla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Shenzhen in 2013 based on CLUE-S model. The kappa value of accuracy evaluation is 0.896, far more than 0.75. This model and related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uture land use in Shenzhen. Under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 the spatial change of land use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Shenzhen is the biggest, in Longgang District and Nanshan District, the smallest is in Yantian District and Luohu District in the south of Shenzhen City, followed by the other region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the reduc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s small,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s concentrated and distribut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afety of urban cultivated land.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class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al evolution scenario. But this situation can protect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many areas such as Baoan and Longgang areas without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rderly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ensure that only ecological land within Futian District is not encroached 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y.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9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49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