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1 12:38

  本文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 微地貌 黄土丘陵区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宁夏南部固原市河川乡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将微地貌类型划分为沟底地、台地、阳坡沟坡地、阴坡沟坡地、阳坡梁峁缓地、阳坡梁峁陡地、阴坡梁峁缓地和阴坡梁峁陡地,基于1982年、2002年、2008年、2015年土地利用图和微地貌类型图,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河川乡微地貌类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影响,各地类有各自稳定的优势分布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数量、土地利用程度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地貌分异,且土地利用变化微地貌分异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有密切关系。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研究,弥补了单一地形因子在反映土地利用与地形关系上的局限性,为黄土丘陵区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地貌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且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评价、规划以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o the River Township South of Ningxia in Guyu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DEM analysis method and digital terrain, the micro landform types are divided into the ditch, the ditch slope tableland, slope, slope gully slope, slope hilly gentle, sunny hilly steep, hilly slope and shady slope and steep mountain ridge slowly, on 1982, 2002 in 2008, 2015, land use map and micro landform ma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types, 3 aspects of land use transfer and land use degree, land use change of the micro landform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ver Xiang micro landform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round the class has the advantage of stable distribution of each region, land use transfer and quantity, the degree of land use also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 of micro topography, micro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change difference over time and stability of huma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The land use difference of micro topography changes, make up a single topographic factor reflect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terrain,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loess hilly region of small scale land use and topographic relationship problems, an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l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planning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40144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61118)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401033C)
【分类号】:F301.2;P931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条件与人类社会活动综合作用的复杂综合体[1],影响着大气、水文、生态等各种地表过程[2-5],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6]。地形通过对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及强度,从而成为决定区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莹;黄岁j;;滦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6年07期

2 李京京;吕哲敏;石小平;李志;;基于地形梯度的汾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3 吴见;王帅帅;谭靖;;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2期

4 国巧真;宁晓平;王志恒;蒋卫国;;地形地貌对半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影响分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5年01期

5 张军以;王腊春;苏维词;曾春芬;;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8期

6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7 刘玲;王勇;谢世友;龙宓;彭安琪;韩耀炜;;基于GIS的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分布研究——以酉阳县板溪乡为例[J];中国岩溶;2013年04期

8 陈丹;周启刚;何昌华;刘琳琳;;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特征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5期

9 许宁;张广录;刘紫玉;;基于地形梯度的河北省太行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异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10 钟德燕;常庆瑞;宋丰骥;;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正负地形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志君;赵建利;王晓晴;封乾;郝丽娜;哈凯;王树涛;;基于地形梯度的冀西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李欣;叶长盛;吕雪;;基于地形因子的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3 余军林;罗娅;彭睿文;罗旭琴;;贵州经济后发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J];贵州科学;2017年04期

4 张运清;谢作轮;李秀珍;张骞;;桥梁连陆对海岛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朱家尖岛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7期

5 巩垠熙;王莺;梁敏;王佩;陈思宇;;地理国情信息支撑下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J];测绘通报;2017年07期

6 姚子艳;张丽娟;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7期

7 车冰清;陆玉麒;王毅;;江苏省城乡空间融合的形态演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8 张丽娟;姚子艳;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9 黄麟;郑瑜晗;肖桐;;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10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丹;基于地统计学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形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萨出拉;骊山—横岭—白鹿塬地区溯源侵蚀空间分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张寅;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定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许泉;基于水土保持的干旱区沟壑地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维;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流域剖面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振纯;苏振宽;;土地利用变化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径流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5年04期

2 刘文;陈世发;;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分析——以韶关市大塘镇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3期

3 张利平;李凌程;夏军;王任超;;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定量影响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4期

4 郜红娟;张朝琼;张凤太;;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武爱彬;刘欣;赵艳霞;秦彦杰;;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与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1期

6 袁宇志;张正栋;蒙金华;;基于SWAT模型的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4期

7 高彦净;巩杰;贾珍珍;谢余初;钱大文;;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8 巩杰;高彦净;张玲玲;谢余初;赵彩霞;钱大文;;基于地形梯度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9 孙丕苓;许月卿;王数;;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4期

10 薛占金;秦作栋;孟宪文;;2010年汾河流域土地退化经济损失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良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力学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3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4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5 郭荣中;申海建;;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6 ;中德专家聚首北京研讨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7 R.W.尼克灵;;能源与土地利用[J];地理译报;1985年03期

8 韩渊丰,张加恭,廖伟群,张争胜;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律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10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1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51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