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江苏省地级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18-01-25 19:37

  本文关键词: 建设用地 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配置 江苏 出处:《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建设用地效率提高与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是中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Abstract]:The rapid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the main feature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even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takes 1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EA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2005 and 2014.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of Jiangsu and the north of Jiangsu, the average decreased by 21.8% and 14.7 respectively.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dicators.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dex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is too fast, but th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land input and output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wo are clearly out of coordination. The economy of northern Jiangsu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but because of the serious inclina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dex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is maintain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l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land exploitation causes serious pressure o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efficiency and the pressure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spac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501185)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外协项目(201663-8)
【分类号】:F301.24
【正文快照】: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被状况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1]。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长到了2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彬;李国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脱钩指数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11期

2 王良健;李辉;石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5年11期

3 方创琳;王岩;;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4 陈伟;吴群;;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5 刘桂林;张落成;张倩;;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6 杨清可;段学军;叶磊;张伟;;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地区16城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7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8 屈宇宏;孙帅;陈银蓉;;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趋势模拟及抑制策略[J];资源科学;2014年01期

9 梁流涛;赵庆良;陈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7期

10 李鑫;欧名豪;;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建华;韩书成;鲍丙飞;;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宁立新;周云凯;张启斌;张天宁;白秀玲;;近19年江苏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3 余付勤;鲁春霞;肖玉;顾世杰;;水土保持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7年04期

4 杨峗;刘慧灵;林蕙灵;伍世代;;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7年14期

5 卢发宁;;浅谈城市建设项目征迁难题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年30期

6 何好俊;彭冲;;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交互影响[J];地理研究;2017年07期

7 刘秀慧;卓成刚;;土地利用转型风险与管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4期

8 江孝君;杨青山;刘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7期

9 岳艳琳;廖顺宝;姬广兴;蒋笑;;基于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及其在河南省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郭葳;苏伟忠;陈维肖;陈爽;杨桂山;;基于自然生态单元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健;李辉;;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基于281个市的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J];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2 杨其静;卓品;杨继东;;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3 张志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4 杨清可;段学军;叶磊;张伟;;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地区16城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5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6 梁流涛;赵庆良;陈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7期

7 郑丽琳;朱启贵;;能源环境约束下垂直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财经研究;2013年07期

8 赵亮;刘吉平;田学智;;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9 熊强;郭贯成;;中国各省区城市工业用地生产效率差异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10 王岩;方创琳;张蔷;;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亭;金谷;戴以村;;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的出路:开源·节流·搞活[J];浙江经济;2000年02期

2 ;建设用地报批慢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3 刘胜华;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冲突与协调[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4 蓝慰康 ,刘晓桃;广西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有关问题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5 ;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占用农田[J];湖南农业;2005年11期

6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吴旗韬;;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7 阳艳飞;陈松林;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广东土地科学;2008年05期

8 ;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020年前新增585万公顷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21期

9 范德种;;对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思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2期

10 ;甘肃下发通知严控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浅谈建设用地的开发及对策[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素红;;加强建设用地规范化征收的对策与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9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春红;;树立科学发展观 处理好绿化建设用地的三个问题[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曾广鸿 单卫东;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用地再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刘子烨;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仅剩20平方公里?[N];联合时报;2012年

3 记者 方芳;我市全面清理整改建设用地[N];湘潭日报;2012年

4 记者 宋禹飞 通讯员 陈建农;安徽今年将供应55万亩建设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龙晓庆;未来7年深圳建设用地只剩59平方公里[N];民营经济报;2013年

6 记者 宗时风;宁夏首次建立建设用地动态监控机制[N];宁夏日报;2013年

7 李博;建设用地迈向城乡统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记者 邵海鹏 刘展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马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友报;2014年

10 记者 叶锋;上海建设用地负增长倒逼城市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王秋香;佛山市耕地变化驱动机理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郑俊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郭斌;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开发建设用地的决策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佳丹;浙江省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耕地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太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世聪;建设用地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费燕;云南“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郭黄琛;介休城区及其近郊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宁;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林王锋;浙江省建设用地供需平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理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孙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及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宝龙;“多规融合”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弋统;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平台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3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63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