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乡建,我们准备好了吗——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6 02:38

  本文关键词: 乡建 美丽中国 系统论 类型学 出处:《地理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中国乡村建设无论是在村镇数量、人口规模还是产业经济方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和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系统的思维和方法,难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应用文献、系统论和类型学方法,结合当前乡建实践,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层面,分析和归纳当前的乡村建设成果和现象,指出目前乡建的大系统结构清晰,但各子系统要素重组的外部依赖化、治理结构的短期阶段化和功能实现的浅层主观化方面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在总结和研究当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政策机制和实践评估层面建立与可持续和大规模乡建相适应的系统理论已刻不容缓。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achieve this goal. China's rural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in the number of villages and towns. Population scale or industrial economy is an extremely large and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without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System theory and typolog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rur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system elemen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evel,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and phenomena of rural construct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 system structure is clear.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s of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of the recombin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each subsystem, the short-term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 shallow subjectiviz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and studying the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system theory suitable for sustainable and large-scale rur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cademic research, policy mechanism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30161110040)
【分类号】:F3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雪峰;农村的希望在于乡村建设[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8期

2 贺雪峰;如何进行乡村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3 王景新;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4 申端锋;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5 潘家恩;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J];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6 茅于轼;;乡村建设之路[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7 沈庆仁;沈杰;;乡村干部要当好“七大员”[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02期

8 本刊编辑部;;乡村办法 中国办法[J];中国合作经济;2006年07期

9 姜作培;马亮;;必须着力搞好乡村建设规划[J];唯实;2006年11期

10 张秉福;;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统计与预测;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晨;;台湾“农村再生计划”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3 王永智;阳运春;彭庆;王虎;;实施乡村净化工程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莫奕芳;;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标准化建设浅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王淮海;张存岭;李哲;朱占英;;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6 陈晓华;;欠发达地区乡村空间重构与规划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庆海;武俊涛;;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实践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8 张风;李海珠;;借鉴台湾民宿成功经验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文杰;韩国新乡村运动的亮点[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2 刘小娟;乡村建设事关全局须抓紧抓实[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郭潇雅;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建设美好乡村 造福千万农民[N];安徽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潘骞;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2年

6 记者 杨露露;健全机制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蚌埠日报;2012年

7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黄永礼;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在肥举办[N];安徽日报;2012年

8 何方应;美好乡村建设需科学规划[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规划引领 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记者 郝玉琳;加大投入力度 支持美好乡村建设[N];蚌埠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圆成;美好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庆市美好乡村建设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3 官遥;北京绿十字的乡村建设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4 石妍妍;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天娇;盘山县坝墙子镇宜居乡村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徐凯恒;基于社会融合的吉林省乡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7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莹;乡村社会中的合作逻辑:农民合作的发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袁慧;定州两次乡村建设试验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时武喜;20世纪30年代前后梁漱溟、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3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93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