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背景下地块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地块规模 种粮投入 多层模型 政策启示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粮食安全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地投入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要素,是保障粮食稳定产出的前提。学者就农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受农地流转的影响,土地要素更具多样化,土地规模与农户种粮投入的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农地流转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探析农地流转影响下土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影响的变化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地块的异质性,本文基于山东、河南、安徽三个粮食主产省622户农户1 284个地块的粮食生产数据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次控制了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地块要素等非主观因素,进行多层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特征及地块特征对农户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投入有显著影响。地块规模和转入地占比对农地投入影响为负,转入地占比越大,地权稳定性越低,农户投入积极性受到挫伤越明显,在转入地上的投入减少。随着转入土地面积的增加,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大,使其有更强的动力增加种粮投入,地块规模的负向影响程度降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3点结论:(1)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种粮成本;(2)农地流转发生时,地块规模对种粮投入的影响发生改变,成片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必然趋势;(3)提高土地综合条件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并提高农户投入积极性。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从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户收益着手,建议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同时也要注重增加财政拨款,建设高标准粮田,强化高标准粮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ood securit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grain production, farmland input is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table output of grain. Scholars have done mor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armland scale on farmers' grain inpu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land elements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cale and farmers' grain input has chang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in China,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and scale on farmers' grain inpu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land plo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handong, Henan, Henan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 and Henan Province. The grain production data of 1 284 plots of 622 households in three major grain production provinces of Anhui Province controlled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market price, land elements and other non-subjective factors from two levels of villages and farm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plo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put of grain production unit area. The scale of plot and the proportion of land transferred hav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land transferred, the lower the stability of land ownership.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area,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ers engaged in 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d, which made them have a stronger incentive to increase grain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scale operation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cost of grain planting per unit area. Large scale operation will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grain production in our country. 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 condition of land can reduce the input cost and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cost of planting grain. To improve farmers' income, it is suggested to encourage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and promote large-scale grain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increasing financial allocations, building high-standard grain fiel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high-standard grain fields, and perfecting the supporting projects in the fields.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村公共政策个体风险研判实验及拟合匹配研究——以陕甘鲁豫为例”(批准号:715732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专项重点项目“小麦主产区土地流转现状及机制构建”(批准号:Z109021312) 西部发展研究院定向委托项目“农地适度规模化背景下新型粮食生产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2015XBYD001)
【分类号】:F321.1;F3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刚;罗刚;;对我国农地流转的一点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3年06期
2 周飞;;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年05期
3 宋伟;;农地流转的效率与供求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4 李红;;农地流转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10期
5 李晓龙;卢荣安;肖保全;;新时期农地流转中的权益异化现象剖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6 邓大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研究——农地流转价格的决定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9期
7 刘克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及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方中友;;南京市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吕子臣;;浅析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11期
10 苗国厚;邓航;;农地流转制度应坚持的原则及处理好的三个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玉;;中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金龙;何玲;岳华;;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冷思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李晓龙;;新时期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尧;;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市场化引导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武甲兴;;农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治理[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郜亮亮;黄季q;Rozelle Scott;徐志刚;;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投资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康雄华;王世新;刘武;雷春;;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典型区域调查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宋敏;;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规律的实证研究 来自湖北省仙桃市93个农户的调研[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邓晓玲;张绍良;胡璐;;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及其测度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志文;李强;;农地流转制度下农地金融激励路径的现实选择[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新方 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防范农地流转中的政绩冲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河南省南乐县国土资源局 任运生;农地流转要打好“防疫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黄伟;完善农地流转的配套制度[N];甘肃日报;2010年
4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党国英;农地流转应推而不乱[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党国英;农地流转如何推而不乱[N];东方城乡报;2013年
6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 张鹏;农地流转纠纷如何治本[N];光明日报;2013年
7 谭铁安;户籍改革背景下更需规范农地流转[N];经济日报;2014年
8 瞿长福;农地流转要细心也要耐心[N];经济日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竟成邋张竟轶;西部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分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农地流转市场何以能够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中友;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栗滢超;空间信息技术在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克春;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洋;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微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钟林;基于产权约束的农地流转市场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杨昊;农地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宋辉;农地流转中农户、村委会、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师;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意愿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靳艳艳;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任真礼;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宋伟;H镇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范婷兰;农地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高菊;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优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7 王鑫;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龙威;河南省农地流转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蒋馨萍;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伯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50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0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