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甘肃省农户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2-25 04:32

  本文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农村贫困 出处:《人口学刊》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是农村反贫困的重要路径之一,对缓解农村贫困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1 749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关于劳动力流动和贫困之间关系的四个假设。针对提出的假设,本文采用Double-log模型对农户收入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农户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应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外出劳动力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及工作地点和主要技能等对劳动力流动有重要的直接影响且间接地影响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证明。劳动力流动与贫困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务工收入是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劳动力流动对于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都有积极作用。
[Abstract]:The flow and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ombat poverty in rural area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rural poverty. This paper takes the survey data of 1,749 rural household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On the basi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ur hypothes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mobility and poverty a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proposed assumptions, this paper uses Double-log model to analyze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farm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migrant labor for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bor mobility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robit model, and the age and sex of the migrant labor force are found. Occupati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ealth status, and workplace and major skills have important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labour mobility and on household poverty, Thu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hypothesis is proved. There is a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ur mobility and poverty, and wage income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for peasant households. Thus, labour mobilit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ural poverty.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and alleviate rural ecological poverty have a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人口转变、结构转型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71541043)
【分类号】:F323.6;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勇;;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与服务的政策建议[J];中国就业;2002年07期

2 张照新,宋洪远;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01期

3 丁宪浩;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 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充足率的有效途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朱冬梅,易永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利弊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莫荣,贾红梅,李宏;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最新统计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6 李海舰;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2003年08期

7 孟凡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分析——深圳外来农村劳动力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于亚文;新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社建,潘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3年03期

10 ;新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其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喜;;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芝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郭玲;黄亚平;潘爱丰;;中部六省城镇化政策比较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N];光明日报;2007年

2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N];农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白天亮;农村劳动力流动要确保安全有序[N];人民日报;2003年

5 吕晓宇;山西将在全省街道、乡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执笔 杨朝中 余毅;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与建议[N];湖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郑勇;觅岗与防非,一个不能少[N];工人日报;2003年

9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马雪松;从“盲流”到产业工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记者 崔荣慧;对农民工不能简单地“疏堵打”[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华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莉;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朱丽莉;农村劳动力流动、要素结构变动与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文安;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晓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梁阳;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凤先;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下的社会资本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仇海燕;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袁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4 沈公韬;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制制度变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易红涛;我国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6 邓发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吕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勇胜;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徐海波;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谢秦华;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3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33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