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2 01:24

  本文关键词: 耕地 集约 普通农户 种植大户 影响因素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规模化经营耕地集约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及计量估计模型,以马铃薯为例,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的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大户在耕地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但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农户,总体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后者的4.84倍。影响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的生计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负相关)及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影响普通农户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正相关)、家庭畜牧业收入(负相关)、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nsive degree of large-scale cultivated land, the entropy method and econometric estimation model were used to study potato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on farmers and large farmer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ecotone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put level and output level of large farmers in cultivated lan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rdinary farmers. However,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farmers. The total level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s 4.84 times of the latter. The main livelihood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nsiv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of large households are the age of head of household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amount of family loans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main factors of family income are family income (positive correlation, family livestock income (negative correlation), family loan amount (positive correl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10)
【分类号】:F325.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圆;阎建忠;;山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5期

2 刘洛;徐新良;刘纪远;陈曦;宁佳;;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4年12期

3 王国刚;刘彦随;陈秧分;;中国省域耕地集约利用态势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4年07期

4 汪芳甜;安萍莉;刘毅;李胜;李学敏;;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6期

5 赵晓丽;张增祥;汪潇;左丽君;刘斌;易玲;徐进勇;温庆可;;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6 花晓波;阎建忠;王琦;张叶生;;大渡河上游河谷与半山区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0期

7 谢花林;邹金浪;彭小琳;;基于能值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7期

8 邓楚雄;谢炳庚;李晓青;贺曲夫;朱东国;;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孔祥斌;李翠珍;王红雨;马嵩;焦晋升;李涛;张青璞;李靖;;京冀平原区地块尺度农户耕地集约利用差异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10 陈瑜琦;李秀彬;;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璐佳;安萍莉;刘应成;汪芳甜;李学敏;黄鑫鑫;;水资源约束下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2 闫慧敏;刘芳;刘纪远;肖向明;秦元伟;;中国土地利用强度及其承载力研究(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4期

3 董起广;韩霁昌;张扬;张卫华;高红贝;雷娜;;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4 阳利永;柳德江;邱成;;近郊与远郊农户耕地投入偏好差异——基于云南省512户农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01期

5 罗翔;曾菊新;朱媛媛;张路;;谁来养活中国:耕地压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及解释[J];地理研究;2016年12期

6 韩书成;李丹;熊建华;易森鹏;;广州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年06期

7 周迎雪;李贻学;孙仪阳;;基于TOPSIS的聊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6期

8 卫晓梅;吴健生;黄秀兰;刘洪萌;;基于县域尺度的京津冀地区粮食产需时空格局及安全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9 栗滢超;侯雪娜;钱壮志;;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10 宋世雄;梁小英;梅亚军;温馨;王艳妮;毛南赵;;基于CBDI的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模型构建及模拟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冯阳Wl村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2期

2 柯新利;马才学;;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11期

3 秦元伟;闫慧敏;刘纪远;董金玮;陈静清;肖向明;;生态退耕对中国农田生产力的影响(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3期

4 王立为;安萍莉;潘志华;赫迪;董智强;;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5 易玲;张增祥;汪潇;刘斌;左丽君;赵晓丽;王洁;;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6 王图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重庆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3年03期

7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6期

8 于文敏;王洪波;;浅谈耕作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吉林农业;2012年11期

9 骆虹莅;王成;王利平;;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意识下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10 韩成福;;水资源约束下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增产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554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54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