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本文选题:农村人力资本 切入点:农业绿色生产率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199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本文分析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影响的总体效应、区域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研究表明,提升农村总量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能有效促进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影响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分化;初、中等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有显著影响,其中中等人力资本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初等人力资本却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且都对中部区域的影响作用最大;高等人力资本除对东部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产生正效应外,对其余区域的影响作用均未发挥出来。农村人力资本提升总体上有利于农业产出增加,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并通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种植结构变动影响农业经济产出与农业污染排放。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effect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decomposition effects of heterogeneous rural human capital on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growth. Raising the accumulation level of rural total human capital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a, East, Middle and West, and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rural human capital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a, the east and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of China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has been greatly differentiated. The middle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west of China, in which the middle human capital play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while the primary human capital show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Besides, higher human capita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region has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he increase of rural human capital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the red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ollution, and through the per capita cultivated land area,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 affects agricultural economic output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emission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6041024-4)
【分类号】:F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余国,周学军;农民收入与人力资本[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陈至发,桑晓晴;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04期
3 吕海泳;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是促农增收的突破口[J];农村.农业.农民;2004年05期
4 任超峰;通过农村人力资本运作增加农民收入[J];福建农业;2005年07期
5 李勋来,李国平,李福柱;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5期
6 委玉奇;韦吉飞;郝丽霞;;农村人力资本融资初探[J];经济论坛;2006年04期
7 周武墨;贾成中;刘元胜;;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投资[J];新东方;2006年08期
8 谢欣露;;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与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08期
9 朱满德;陈诗军;刘超;;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杨忠敏;苏志霞;;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辉;李录堂;刘春梅;郭婵;;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2 党养性;张学琴;;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民增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小彤;农村人力资本亟须“投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陆华新;中国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岳佐华;农村人力资本的动力基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中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高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默;农村人力资本估算及其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7 常晔;中国农村不同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文玺;山东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和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龚平;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空间分布测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翟珊;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4 罗瑞琪;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冯帅;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朱家安;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代啸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8 倪文;山东农村人力资本对城镇化影响的探析[D];烟台大学;2016年
9 龙慧;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吴們梅;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5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6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