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14:10

  本文选题:黑龙江省 切入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出处:《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关系微妙,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分析研究实际,都主张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中外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过许多尝试,有很多的经验教训,本文分析了四个典型国家和国内两个典型地方的发展特点和历史进程,给黑龙江省协同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少走弯路。目前,黑龙江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条件成熟,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本文也对目前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熵权法分析,测算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水平,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短板,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subtle. The idea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ality. They both advoc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Many attempts and lesson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process of four typical countries and two typical places in China,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mature,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coexist.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calculat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deal with the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占仓;孟繁华;杨迅周;李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对策研究综述[J];管理学刊;2012年04期

2 王红强;王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3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4 高宇;;关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5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6 李萍;;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7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8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9 王柄根;;新型城镇化猜想[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10 杨阳;;2013投资主题:新型城镇化[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付渊博;鹤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8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68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