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10:28

  本文选题:农村居民点 切入点:时空演化特征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浪费,用地结构的不合理,对农村居民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像北京市这类大城市,农村居民点利用问题较为突出。明确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情况、演化特征及其主导驱动力,对缓解目前遇到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问题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特征,本研究收集社会经济数据,同时矢量化获得农村居民点空间矢量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北京市时空演化特征分析;(2)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主要驱动力研究;(3)针对主导驱动力因子提出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相关建议。本研究基于景观指数法,Voronoi图,从用地规模、用地形态、用地空间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用地规模来看,2005年前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变化较大,且变化最大的为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2)从斑块形态来看,靠近城市中心的农村居民点更加趋于不规则;(3)从空间分布来看,2005年后,北京市各区县农村居民点分布更为聚集,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县农村居民点分布聚集,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县变化相对较小。以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为基础,探讨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选择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量,劳动力,耕地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等七个因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分析最终确定了农村居民点发展的三个时期,即探索期,建设期以及转型期;同时明确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特征的主导驱动因子:到城市中心距离与劳动力因子。针对主导驱动因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相关建议。本研究采用组合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化特征,且在区县尺度揭示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同时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三个时期与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管理与农村居民点挖潜提供了参考依据。
[Abstract]:The wast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land use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especially in large cities such as Beij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tilization is more prominent. It is clear that the land use situation,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this study collects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At the same time vectorization to obtain rural residential space vector data for analysis. The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1)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2) main driving force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3)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in view of the dominant driving force factors. Based on the landscape index method and Voronoi diagra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from three aspects: land scale, land form and l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cale of land use, before and after 2005, 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is great. And the biggest change is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 and the urban functional development area.) from the patch shape,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near the urban center tend to be irregular.) 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fter 2005,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close to the urban center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the change of districts and counties far away from the urban center is relatively smal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time evolution,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the distance to the urban center,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regio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number of resident population, the labor force,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three periods of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re determined, which are the exploration period,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 transitio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re defined: distance to the urban center and labor force facto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re studied by combination method, a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change are revealed at the district and county sca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period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hange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re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nd tapping potential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风丽,赵俊,赵雷英;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2 ;政协委员提醒:不应忽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3期

3 刘军;严明;曾进;;安乡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4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3期

5 周青;孙德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7期

6 罗红安;;浅析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宏观原则[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7 晏涵;刘觉民;韦林利;陈婷;陈果;霍金炜;;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宫攀;;农村小学撤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9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徐涛;孙华;石铭;;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整理的思考与建议——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5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85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