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59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6-12-04 11:53

  本文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2012年10月10日10:13来源:《经济纵横;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摘要:发展低碳农业是顺应农业发展内在规律要求及农;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碳汇,实现模式;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升级、国际碳博弈愈演愈烈;一、文献综述;(一)关于发展低碳农业重要性的相关研究;沃里克基于对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三者之间;

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

2012年10月10日 10:13 来源:《经济纵横》2012年第6期 作者:刘静暖 于畅 孙亚南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摘要:发展低碳农业是顺应农业发展内在规律要求及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发展依碳农业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的相关文献,明晰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内涵、综合发展目标、特征及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产业链互动模式和碳汇农业发展模式、立体农业模式等三种低碳农业实现模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碳汇,实现模式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升级、国际碳博弈愈演愈烈、我国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方式备受社会关注。低碳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其内涵、特征、目标等基础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难以指导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制约了农业碳减排的步伐。因此,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对低碳农业的基本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索,提出适宜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对丰富农业经济理论、促进低碳农业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碳中和、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释放碳排放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发展低碳农业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沃里克基于对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必须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改为发展低碳农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都倡导结合当地作物和自然资源特点,选择适当路径发展低碳农业。弗赖鲍尔等研究了欧洲农业生产和土壤固碳能力的问题,认为农业对增加土壤碳库作用潜力很大,应全力促进现代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低碳农业的逐渐兴起,我国学者也展开了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如,王昀界定了低碳农业的含义,认为低碳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获得最大收益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李晓燕、王彬彬认为,发展低碳农业是低成本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和快速步入农业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罗吉文认为,低碳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有助于缓解人类能源、气候危机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二)关于低碳农业实现路径的探讨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纳蒂娅·西尔拉芭认为,土壤包括天然草原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土壤固碳,抵消掉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刘瑞峰等研究认为,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向低碳农业的转型。哈钦森等基于对加拿大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农业碳汇的作用机理及其可行性,认为农业碳汇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模式。我国学者翁伯琦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路径。陶良虎具体提出了四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节地、节水、节能的立体种养模式,三品基地模式,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罗吉文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低碳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发展有害品投入替代模式、节约模式、清洁模式、循环模式、产业链模式、农业观光休闲模式等多种低碳农业实现模式。黄璜建议建设农田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区域系统和植物系统以实现固碳减排的发展模式。李

晓燕和王彬彬提出了将节碳固碳行动与以碳汇交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和农民利益共享机制为主的利益连接机制相结合的低碳农业发展路径。

二、低碳农业经济理论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

结合中外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低碳农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兴起的,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基本度量指标,以低碳农产品为主导、以碳汇产品为支柱架构而成的低碳农业生产体系与产品结构,强调在生产链条中凸显二氧化碳低排放与高固化特质,旨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农业小气候环境、保障消费者健康,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目标的全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范式。

首先,低碳农业是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综合目标的全新农业发展方式或新兴经济学范式。以往学者常常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唯一标准或目标,来判断某种发展方式是低碳的还是高碳的。这种认识容易误导实践界,使实践界产生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农业也是低碳农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在农作物增长指标约束下踌躇不前。低碳农业并不排斥经济效益,而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低碳农业要确保农产品数量安全、农民收入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其低碳属性,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农业小气候环境逐渐和谐、生物多样性相对稳定等生态目标,以确保社会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由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三者组成了低碳农业综合目标。只有在三者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农业,任何一个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低碳农业以低碳农产品为主要生产成果,旨在增加碳汇。以碳汇产品为新兴产品的低碳农业有别于生产中不断增加碳源的传统高碳农业。一方面,低碳农业以生产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农产品为主要内容。低碳农产品是指在原材料采集、生产环节、运输过程的全寿命周期,即从土壤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均能做到尽可能减少碳排放、达到碳当量标准要求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碳汇产品是低碳农业的特殊产品,包括林业碳汇、水业碳汇与草业碳汇等。当前,最直接、最能看到实效、最有利于实现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日标三赢的项目,就是碳汇产品的生产。

最后,低碳农业的生产链条凸显了二氧化碳低排放与高固化特质。在低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碳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会降低,主要采用如生物肥、生物农药等替代物,会提高含碳产品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减少碳源。同时,在碳汇产品生产方面,低碳农业会通过提高二氧化碳固化与埋藏效率,以增加碳汇或碳库。

(二)低碳农业的特征

低碳农业与人们比较熟悉的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农业的独有特征在于:第一,低碳农业具有“三性”特征,即低碳农业发展的全球性、外部性和长期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客观上具有世界范围内时刻逸散循环的特点,所以低碳农业在发展范围上具有全球性,其发展成果具有收益共享的外部性,在发展时期上具有长期性。“三性”特征加上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在分配上的“零和性”,必然引致低碳农业发展中不同时代的人类即当代人与其后代发展权的争夺,以及同一时代各个利益集团间的碳博弈。这在客观上要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低碳合作,引导低碳市场,推进碳交易。第二,低碳农业具有综合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农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三化”特征。低碳农业不仅涵盖传统的以种养业为主的小农业,而且是包括林业、湿地、草地甚至海洋

等领域的综合大农业。低碳农业是以生产低碳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要求在产、供、销及其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产业化发展。低碳农业的发展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与动力,只有依靠各种低碳科技的发展创新与推广应用,才能最终实现低碳农业的现代化。第三,低碳农业具有可衡量、可报告、可检测的“三可”特征。“三可”特征被认为是低碳农业区别于其他环保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由于低碳农业具有可衡量、可报告与可检测的特征,低碳农业在目标制定、成果衡量、质量监测上才会有切实依据,使其发展阶段可知、发展成果可查、发展质量可测,成为一种优于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的可量化、有抓手的发展方式。

(三)低碳农业符合农业演化发展规律的诉求

环境气候变化存在其自然周期性。尤其应注意的是,根据气象学的研究,除了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暖外,从自然气象规律的角度讲,目前世界也正处于一个自然气温明显波动上升的阶段。因此,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危机。从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影响看,人类的发展进程必然会经历一个由低效低碳到化学高碳,再到高效低碳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只能顺应自然,依靠刀耕火种、畜力人力生产,对环境干预很少,属于低效低碳的农业生产。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逐渐开始试图征服甚至肆意掠夺自然。伴随着化学和机械工业等高效生产方式的普及,人类在不断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累积着物质财富,结果导致的各种形式的”自然力报复“威胁着人类生活,使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气候瓶颈。随着人类灾难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发展高效低碳农业。低碳农业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而且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可见,低碳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是当前自然气温波动上升这一客观阶段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及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的必然趋势。而在我国,无沦是出于对世界环境保护的责任,还是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应当选择低碳农业的发展道路。

三、我国低碳农业实现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存在生产习惯约束。经过长期的化学农业生产,一方面,农民对现有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路径依赖,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另一方面,土地和动植物对化肥、农药以及饲料的依赖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转变。其次,存在土地分散经营问题。在我国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的农业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形成农业生产者之间统一的低碳行动,不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再次,存在农业劳动力素质障碍。农民的低素质、短视性和逐利性不利于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最后,存在低碳技术困境。国内低碳技术水平不高,仍面临很多核心技术难题,且国际间还存在低碳技术合作壁垒。因此,必须基于我国国情,采取多样化的低碳农业实现模式和路径。

(一)以碳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产业链互动模式

产业链互动模式是在农业的低碳发展中充分重视包括产、供、销以及农业垃圾处理在内的产业链上所有环节,实现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低碳。首先,实现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低碳化。借鉴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绿色农业的经验,发展低碳农用机械,开发绿色生物肥料和杀虫剂等低碳农用品,实现农用品的低碳升级。在农用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工艺水平,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其次,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低碳高效。如,通过区域土地监测和土地治理,针对土地营养状况进行肥料调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灌溉方法,采取滴灌技术,减少灌溉中的用水消耗,提高灌溉效率。再次,实现农产品加工、深加工和运输阶段的低碳升级。农业生产是初级生产,需要通过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深加工才能提高其附加值。

而在农产品加工中,应该采用低碳的生产技术,,杜绝过度包装,同时采用低碳的运输方式。此外,应建立健全碳足迹认证体制,通过碳足迹排查和碳标签注册等方式,对每一个进入消费领域的农产品进行碳足迹考量,规范低碳农产品认证体系,努力通过“低碳高价”驱动农业生产主体主动加大低碳农业投入。最后,做到农业废弃物处置合理化、垃圾资源化。农业是人类直接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生产部门,其生产中存在很多转化损失。这些损失一部分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有些是可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使其最小化的。如,可以通过开发秸秆饲料、秸秆还田和秸秆发电等技术,使秸秆得到合理处置,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二)以碳捕获为方向的碳汇农业模式

农业虽是碳源部门,但也具有碳汇功能,而其碳汇属性也是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和空间所在。因此,应充分重视森林、湿地、海洋和草原等碳汇能力的发挥。首先,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复杂系统,也是强大的碳储库。应当通过还林、还草,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以二氧化碳的游离形式存在的碳素固定到植物中,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实现碳素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还原。其次,做好碳森林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碳汇效应。碳汇森林的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项目。在碳汇森林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林木品种差异,根据区域特点,种植碳汇水平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木品种,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方法与合适的种植间隙,以提高单位土地的碳储能力,使森林碳汇成效最大化。最后,发展森林旅游,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对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氧吧,开发生态农业、森林休闲度假和疗养等旅游项目,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功用。

(三)以碳中和为要求的立体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模式是把农业看作一个涵盖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的大系统,通过恢复和重建自然食物链,实现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制约与发展,使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一,实现动植物种养结合,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实现农业生态圈重建。如,将水稻种植与鱼、鸭养殖结合生产“免耕稻”,利用鱼、鸭为水稻除草虫,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减轻农民生产负担的同时,降低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的干预,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个双赢。第二,加强间种、套种,实现农业生产的空间立体化。通过套种、间种、在种植中留通风道等方式,提高耕地的生产利用率,实现生产空间上的立体化;采取换茬种植的方式,以保护土地、维护土地中的有机质,实现生产时间上的立体化;通过种植、养殖品种的科学合理搭配,实现平面土地“分割”成上、中、下层的立体化生产。

参考文献:

[1]Warrick, R. A. Carbon Dioxide, Climatic Change and

Agriculture[J].Geographical Journal, 1988, vol. 154 (2)。

[2]Freibauer, Annette; Rounsevelt, Mark D A; Smith, Pete;Verhagen, Ja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of Europe[J].Geoderma ,2004, vol. 122

(1)。

[3]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2008,(5)。

[4]李晓燕,王彬彬。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发展之路[J].农村经济,2010,(3)。

[5]罗吉文。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2010,(12)。

[6]刘瑞峰,陈彤,Rainer Haas.有机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浅析——以新疆伊吾县有机农业发展为例[J].农业考古,2008,(3)。

[7]J.J. Hutchinson, C.A. Campbell, R.L. Desjardins. Some perspectiv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42 (2007)288 - 302.

[8]翁伯琦,王义祥,雷锦桂。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学刊,2009,(3)。

[9]陶良虎。中国低碳经济[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107-111.

[11]黄璜。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0,(4)。

[13]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10.

 

 

下载地址:59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Doc

  【】

最新搜索

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

六年级语文 上册 《金色的脚印》习题

家长课堂:影响孩子成长的十大禁忌

蜀鄙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50

业务员户型销讲说明

关于EXO的那件小事-世界上最好的EXO

某种产品经三道工序完成,其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各工

各阶层思想动态调研61

关于EXO的那件小事-世界上最好的EXO07

2011年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5)27


  本文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