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09-12 07:35
【摘要】: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Abstract]:In terms of grain production, the "12 consecutive increases" between 2003 and 2015 show that China's total grain produc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However, the current dilemma of grain production, inventory and import volume that China's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are facing has reflected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this total volume growth model, coupled with material costs and labor costs. Land cost "three copies rise" pressure, China's food competitiveness is weakening. Although the total grain supply is increasing at pres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regional structure, variety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urrent grain production and supply have appeared new features that do not match each oth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facing increased import shocks. Consumption habits chang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and other challeng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way of promoting the balance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from four dimensions: stabilizing grain production, realizing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adjusting grain varieties,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change the grain production mode,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o perfect the price form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o realize the price balance.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4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17YBZZ060)~~
【分类号】:F3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舜臣;周洲;曹宝明;;生产区位变迁、耕地资源依赖与区域粮食安全——以江苏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6期

2 丁文恩;;新常态下粮食安全隐忧及保障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6年09期

3 马晓河;;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J];世界农业;2016年08期

4 宋洪远;;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倪洪兴;于孔燕;;粮食安全与“非必需进口”控制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07期

6 程国强;;我国粮价政策改革的逻辑与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02期

7 王燕青;李隆玲;武拉平;;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基于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01期

8 王明利;;有效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思路:着力发展牧草产业[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12期

9 朱信凯;夏薇;;论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中国粮食真的过剩了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侯国庆;于旭红;闫文彬;;居民收入、营养消费对我国粮食需求变化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涛;确保安全的粮食供求紧平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源源;吕昌河;尚凯丽;;食物安全的内涵、指标与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22期

2 吕建兴;曾寅初;;欧盟CAP改革中农业市场政策的调整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7期

3 曾福生;周静;;新常态下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新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4期

4 冷博峰;李谷成;冯中朝;;对国家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几点思考——效果、问题及其取消后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4期

5 炎天尧;;“节流开源”:粮食去库存的可能途径讨论[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年04期

6 蔡鸿毅;彭家乐;刘合光;;临储制度退出对玉米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18期

7 姜天龙;郭庆海;;玉米目标价格改革:难点及其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7年06期

8 李辛一;朱满德;陈其兰;;中国稻谷生产成本的时空嬗变与国际比较[J];价格月刊;2017年06期

9 秦炳涛;陶玉;;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评价与合理定价[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年03期

10 王大为;蒋和平;;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思考[J];经济学家;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波;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宏观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鸣;马铃;;贫困视角下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EBM-Goprobit二步法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04期

2 韩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J];理论参考;2015年06期

3 武拉平;沙敏;;农业高成本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年02期

4 程国强;;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J];黑龙江粮食;2015年03期

5 高鸣;宋洪远;;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国粮食经济增长要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01期

6 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J];农村经济;2015年01期

7 彭道宾;;中部地区粮食安全现状及补偿机制探讨[J];调研世界;2015年01期

8 倪洪兴;;我国重要农产品产需与进口战略平衡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12期

9 刘洛;徐新良;刘纪远;陈曦;宁佳;;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4年12期

10 罗安国;;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成效、问题和建议[J];湖南农机;201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民要学会算棉花供求平衡账[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04期

2 ;棉花2003年度供求平衡2004年度产不足需[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20期

3 刑银田;农民捕捉致富信息应注意的问题[J];福建农业;2004年08期

4 王晓辉;2004/2005年度我国小麦供求平衡分析及价格展望[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年02期

5 郭克振,于景增,刘勇;泉城鲜菜的供求平衡浅析[J];中国统计;1997年07期

6 李晓俐;确保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对策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1年03期

7 于格,刘爱民;我国小麦供求平衡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11期

8 陈建华;什么样的致富信息才靠得住[J];农民致富之友;2005年07期

9 于格,刘爱民;中国小麦的耕地竞争力及其对小麦供求平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5年01期

10 徐道东;张国强;;关于蔬菜供求平衡的研究[J];上海蔬菜;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米健;罗其友;;中国油料区域供求平衡能力预测[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龙;政策性推动打破苹果供求平衡[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常耘;粮食供求平衡挑战农业科技[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姜长云;粮食供求平衡下的“不可掉以轻心”[N];粮油市场报;2010年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钟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先德;中国粮食新供求平衡战略:核心仍是保供给[N];粮油市场报;2011年

5 记者 沈建华 实习生 葛潇娴;江苏蔬菜保供促长三角供求平衡[N];农民日报;2013年

6 记者 吴艳荣;今年我省棉花供求平衡有余[N];河北日报;2006年

7 刘笑然;世界玉米情况及其对我国玉米供求平衡的影响[N];粮油市场报;2005年

8 胡胜明;工业加工对我国玉米供求平衡和流通的影响[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9 记者 邓耀瑞;供求平衡价格平稳[N];湛江日报;2014年

10 李荣;上海农民进城建立农产品“直销点”[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2238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238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