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多规合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08:21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社会越来越发达,GDP等许多社会经济指标已经排在世界前列,然而,这种巨大的经济发展背后,往往是各种资源的粗放型利用,浪费甚至污染的例子层出不穷。许多资源目前已经开发利用到一定程度,没有更多的资源等待人们开发了,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改正,资源紧缺就会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活动,都依赖于土地。经过漫长进化生长,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再恢复。所以,国家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土地自然属性选择性进行适当开发,因地制宜的利用保护,这样对土地进行集中高效的利用保护能够更好的发挥土地的效用,更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保障。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我国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当作规划的重要前提,提出要对生态用地进行严格的保护。对生态保护区、自然风景区、河流、湖泊水库水域、湿地等具有调节生态气候、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作用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禁止在这些重要保护区域内进行一切开发活动。新的规划要求保护生态用地,这样既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促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余地,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多规合一"则是近年来全国正在大力推进的规划协调模式。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目前规划种类繁杂、规划间相互冲突、规划与现实冲突、规划实施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多规合一"的中心思想则是希望各类规划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从而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市县级的规划。我国目前的"多规合一"还处于发展阶段,规划人员和学者都提出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多规合一"思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出一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方法,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同时能够体现出其他相关规划的理念思想,将其中空间规划的要求融合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使其调整方案在实施中尽可能减少与其他规划的冲突和矛盾。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仔细研究我国目前存在的各个规划,对各规划的要求、规划思想进行整理,建立多个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指标体系。总结进行"多规合一"的基础和原则。详细研究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的几个空间规划,对它们的规划目的、发展目标,做了详细的总结,并参考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对比分析。汇总出规划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指标并建成体系。从而更好的了解各个规划的需求,更好的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协调。(2)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协调的流程。在进行总规的协调中,充分考虑到相关内容的其他规划,带着其他规划的规划理念完成总规的调整,以各类规划的指标为参考和控制进行总规的协调完善工作,最后形成一套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思想的总规调整方法。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Many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China's socie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dvanced, and many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GDP, have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However, this hug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ten the case of extensive use, waste and even pollu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Many resources have been exploited to some extent, and no more resources are waiting for people to develop. If this phenomenon is not corrected,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will become a factor restri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All social life activities of mankind depend on land. After long evolutionary growth, the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Land belongs to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once destroyed,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Therefore, the country carries out land use planning, reasonably utilizes the land resources, appropriately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attribute of the land, and utilizes the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so that centralized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land can better play the utility of the land, Better to be the guarantee of human productive life. In the new round of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our government regard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important premise of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ict protection for the ecological land.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 natural scenic area, river, lake reservoir water area, wetland and so on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regulating ecological climate, protecting ecological diversity, maintaining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ecological effects, and it is forbidden to carry out al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these important protection areas. The new planning requires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land so that natural resources can be protected,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can be maximized, leaving room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lti-gauge integration" is the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 that has been vigorously promo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t's proposed mainly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complicated planning types, conflicting planning, conflict between planning and reality, difficulty i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multi-gauge integration" is that it is hoped that all kinds of planning can be coordinated with each other so as to arrive at a feasible scheme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the county's county level. Our current "multi-gauge integration"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phase, and planners and schola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land use master plan based on the "multi-gauge integration" thought, and summarizes a set of methods for adjusting the land use master plan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can also reflect the idea of other relevant plans, and integrat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m into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so as to minimiz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with other pla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carefully study the existing plans in our country, sort out the requirements and planning ideas of each plan, and set up the relevant index system of multiple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A summary of the "multi-gauge integration" 's basis and principles.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planning purposes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land-use planning is studi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with the land-use planning. The index of planning and land use and space layout is summarized and the system is built.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ach plan and to better coordinate with the general planning of the land use. (2)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land use master plan and other planning coordin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e coordination of general rules, take fully into account other planning of relevant contents, carry out the adjustment of general rules with other planned planning ideas, coordinate and perfect the general rules for reference and control based on the indicators of all kinds of plans. Finally, a set of general rule adjustment method based on "multi-gauge integration" is formed.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5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05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