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张家港永联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04 16:13
【摘要】: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我国工业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农业耕地的减少,以及国家粮食安全都要求工业建设用地必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工业园区作为一种主要的土地集约利用形式,尤其是乡镇工业园区,更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试验田,对于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耕地面积的保护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实现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既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进步,也有助于工业园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提出问题的原因进行阐述,分析研究意义;同时简单介绍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动态;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介绍。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和界定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区位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合评价理论、系统理论等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系统结构、系统特征、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目标及评价的原则;根据层次分析法选择评价指标,并且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第四部分,介绍永联工业园区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概况;应用第三部分建立的评价体系,收集2011年和2014年的数据,并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将数据统一处理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分别对永联工业园区2011年和201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2011年和201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第五部分,根据对永联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永联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在2011年、2014年分别为0.7526和0.7867,考虑存在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其土地集约利用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也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合理。(2)永联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还低于0.8,表明园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目前还没有达到集约利用的最佳状态,主要是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数仅为0.74,说明永联工业园区已经具备相当的土地规模和集聚规模,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土地产出体量大、均值低。(3)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的状况,以及从2011年到2014年的变化情况,永联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土地利用效益受制于产业盈利能力,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建设密度指数受产业结构影响,在2014年也只有0.6;做为乡镇工业园区,受土地供给机制和模式的影响,土地招拍挂率指数低于0.7;地处农村区域,为了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部分土地只能进行简单开发整理。(4)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张家港永联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证研究,希望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能够为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提高乡镇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乡镇工业园区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实际借鉴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东;;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港口经济;2006年03期

2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3 张统生;李宏军;李东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4 李彦;欧名豪;陈哲;;基于系统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陈静;付梅臣;张伟;华蓉;陶金;;南堡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袁旭东;武泽江;凌鑫;王亚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7 童恋;袁旭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白雪;;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9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0 李春华;李宁;江莉佳;张飞;;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帅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居西部十市第三[N];贵阳日报;2006年

2 高晓宇 彭楚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穗诚;广东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10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可;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欣欣;低碳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付鑫;基于PSR模型的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海三;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任静;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娅杰;小城镇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曹志超;西安市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姝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梦雪;生态农业县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协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1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