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现状及改进建议——以山东桓台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9-07-09 11:04
【摘要】: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华北高产粮区-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进行实地调研,从农户、合作社以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分析目前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现状及其在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源头食品安全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农民对投入品意识淡薄,农资销售渠道繁杂、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相关农技培训的普及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不足,现有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与农民需求之间脱节等。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改变小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加强政府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与农民生产需求之间的对接,实现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双赢的目标,为发展和完善当前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政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Abstract]:China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in Huantai County,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and its role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solv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nd source food safety, including farmers' weak awareness of input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ales channels are complicated, the quality can not be guaranteed, can not meet the production dem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releva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and farmers' demand are out of touch,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land circulation,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mall farmers, vigorously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trengthening the docking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and farmers' production dem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 and providing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rvic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研究”(11AZD095)
【分类号】:F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昌义,刘运武,石成林;主产粮区如何发展乡镇企业的初步研究[J];生产力研究;1988年04期

2 罗海峰;对高产粮区收购粮难的剖析[J];广西粮食经济;1994年06期

3 田野;产粮区发展经济九项政策[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4年04期

4 陈永贵;主产粮区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J];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03期

5 汪恭礼;;产粮区村干部该咋落实中央1号文件[J];村委主任;2012年08期

6 何淑嫒,龚道广;要保护产粮区农民的经济利益[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年06期

7 全志超;;谷贱伤农 重露端倪——关于产粮区定购粮食入库的情况调查[J];内部文稿;1995年22期

8 郭远明;杨玉华;苏万明;;产粮区农户“零存粮”背后的隐忧[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2年10期

9 沈启敏,刘田;高产粮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3年09期

10 ;集中产粮区发展商品生产的出路何在[J];农村经济;198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国辉;增产不增收 产粮区农民颇困惑[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吴刚;杨维刚:娄邵产粮区热盼国家支持[N];湘声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金国军 通讯员 徐晓青;江西主产粮区谋新招[N];农民日报;2004年

4 记者 张粼粼;河南产粮区纳入“国家队”[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通讯员 陈立军;泰山库产粮区设点收购效果显著[N];粮油市场报;2010年

6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土地咨询部主任 潘文灿;让产粮区保地种粮“不吃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岳德亮;杭州三年建成50个旱涝保收核心产粮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8 记者 彭楚舒;加快中部产粮区的改革和发展[N];湖南日报;2005年

9 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 韩先聪;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核心产粮区[N];经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朱新法;购粮区要补偿产粮区[N];新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秀文;华北高产粮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1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1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