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1938-1970)
本文关键词:美国南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1938-197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南部这个农业区域也造成了巨大冲击。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南部的现代化进程。新政在南部实行的政策,有利于大农场制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由此,南部种植园发生了从租佃制向资本主义大农场制的急剧转变。在此过程中,租佃农大批失业,南部产生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向其它地区和产业的转移,既是南部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速南部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南部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该地区和整个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密切相关。美国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一是通过裙带关系和社会关系网,黑人大量向美国北部城市迁徙,从事制造业工作;二是在南部城市、小城镇、甚至农村,黑人和白人在非农业部门大量就业,而且这是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三是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比例来看,白人小于黑人,且白人倾向于留在南部地区;四是从性别来看,男性早于女性,男性农业劳动力转移高峰出现在1950年代,而女性农业劳动力转移高峰则出现在1960年代;五是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这些特点对于南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战后美国的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都具有强烈影响。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南部现代化的大体历程,这是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大历史背景。然后重点论述了南部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五个主要原因,分别为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类型的改变、可耕地与人口关系、大萧条与新政、南部工业化。第二章作为本文的重点,通过对美国政府官方历史档案和材料的深入分析,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揭示了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与职业身份变化规律。第三章论述了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重大影响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第四章根据我国目前面临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相似情况,论述了美国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南部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7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9
- 一、选题意义7-8
- 二、学术回顾8-15
- 三、创新之处15-16
- 四、概念界定:美国南部16-19
- 1. 南部农业转型与剩余劳动力的产生19-38
- 1.1 美国南部现代化历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19-22
- 1.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22-24
- 1.3 农业生产类型变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24-27
- 1.4 可开垦地的不足与人口过剩27-31
- 1.5 罗斯福新政与农业劳动力转移31-36
- 1.6 南部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36-38
- 2. 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与方式38-54
- 2.1.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以阿肯色州为例39-43
- 2.2.农业转移劳动力的职业选择——以阿肯色州为例43-50
- 2.3 南部城市化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吸纳50-51
- 2.4 农业劳动力人口迁出南部51-54
- 3. 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应对54-65
- 3.1 政治影响54-57
- 3.2 经济影响57-58
- 3.3 社会文化影响58-60
- 3.4 农业劳动力人转移的问题应对60-65
- 4. 南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示65-68
- 4.1.发展特色中小城市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65-66
- 4.2.畅通农村与城市人口双向流动机制66-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经勇;对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思考[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2 肖艳;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J];社会;2002年11期
3 牟子平;吴文良;;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9期
4 罗淳;云南民族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卢庆华,孔凡克,丁言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地方政府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李爱伶;我国劳动力转移和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2期
7 迟爱敏,秦玉良;重新审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选择[J];乡镇经济;2005年07期
8 叶琪;农业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与农民长期增收机制[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9 黄安余;大陆与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10 阎华荣;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J];经济论坛;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训芳;;新疆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研究[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会议半场问答[A];2012年冬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2期)[C];2013年
3 韩明希;王荣;;结构调整中的劳动力流动[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4 张笑寒;;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转移[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畅 通讯员 刘继文 孟亚军;丰宁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愈万人[N];承德日报;2012年
2 守新 翠艳;滦县就业局力促农业劳动力转移[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3 记者 蒋萍;去年我区农业劳动力转移76万人[N];华兴时报;2010年
4 郑云阳;应提倡使用农业劳动力转移指标[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杜磊;劳务输出闯出致富新天地[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吴丽丽;农村“娘子军”转移就业人数陡增[N];银川晚报;2010年
7 楚雄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卜德诚;我州开展国际劳务输出的探索与实践[N];楚雄日报(汉);2008年
8 驻站记者 孙立梅 通讯员 张宝军;元宝山区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主阵地[N];赤峰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量亮;13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N];安徽日报;2011年
10 靳泉;我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历史新高[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吉俊;吉林省延边州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岩;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吴一癸;美国南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1938-1970)[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谢恒;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孟晖;城乡劳动力双重过剩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D];郑州大学;2005年
5 战冬娟;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张磊;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郭慧敏;张家口市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三农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刘兵;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许传永;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兰;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南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1938-197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