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6:19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发展后继乏人问题,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县,安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种种不足,如何实现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良性、快速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安溪县实际,首先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联系相关政策、学者的理论研究及其他试点地区的科学探索,归纳总结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标准指标。通过系统梳理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各环节工作,针对安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度不合理、培养动力不足、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培养保障机制落后。本文通过对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实证研究,从政府职能的自身越位、异化,社会参与力量不足以及培养配套制度不健全等角度,分析了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效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包括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加大宣传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动员社会多元化培养主体参...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2.1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体系图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目标、内容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目标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农业从业者向职业化道路迈进,以其他工业行业、高科技行业为标杆,设立从事农业的行业标准,逐步实现农业从业者的准入制度。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拥有熟练生产经营技能,洞悉市场规律,善于经营管理的高水平农业从事者和农业后继人员,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其中又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型人员为主,旨在强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以此促进农业投入产出比的提高,确实保障我国的粮食供给和安全。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全覆盖,健全完善培养制度,培养机制灵活有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实现“一体多元”的发展态势,适应时代需求。
图 3.3 安溪县主要农产品产量14单位:万吨出于资源整合、壮大规模、增强话语权及更好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目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安溪县取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1507 个(见图 3.4),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达到了 1070 个;其次为牧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 105 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63 个;林业专业合作社 50 个;其他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 219 个,包括淮山、食用菌、经济林木、特种养殖、农机服务等各个方面。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安溪县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程度的助力,增强了安溪县域农业经济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农业”的运作模式研究[J]. 张楚雯,胡育蓉. 商场现代化. 2017(21)
[2]石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李东波,邱正鑫,龚佳军,胡波,丁芙蓉,孙云波,万志刚,易先铸,朱拥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17(01)
[3]日本和韩国农民职业教育对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J]. 李毅,龚丁. 世界农业. 2016(10)
[4]“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发展新举措[J]. 王锋,李彬.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5]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 李宏伟,屈锡华,杨淑婷. 世界农业. 2016(03)
[6]“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基于安康“阳晨模式”案例分析[J]. 朱小鹏. 西部金融. 2015(07)
[7]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主要特点[J]. 苗晓丹,刘立新,刘杰. 中国农村经济. 2015(06)
[8]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中政府服务功能及其完善[J]. 丛雨. 农业经济. 2015(06)
[9]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政府的角色、困境及出路[J]. 金绍荣,肖前玲. 探索. 2015(03)
[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 张洪霞,吴宝华. 职教论坛. 2015(16)
博士论文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李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D]. 陈蓓蕾.苏州大学 2015
[2]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王凤娇.吉林农业大学 2014
[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韩娜.大连海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17804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2.1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体系图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目标、内容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目标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农业从业者向职业化道路迈进,以其他工业行业、高科技行业为标杆,设立从事农业的行业标准,逐步实现农业从业者的准入制度。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拥有熟练生产经营技能,洞悉市场规律,善于经营管理的高水平农业从事者和农业后继人员,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其中又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型人员为主,旨在强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以此促进农业投入产出比的提高,确实保障我国的粮食供给和安全。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全覆盖,健全完善培养制度,培养机制灵活有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实现“一体多元”的发展态势,适应时代需求。
图 3.3 安溪县主要农产品产量14单位:万吨出于资源整合、壮大规模、增强话语权及更好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目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安溪县取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1507 个(见图 3.4),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达到了 1070 个;其次为牧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 105 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63 个;林业专业合作社 50 个;其他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 219 个,包括淮山、食用菌、经济林木、特种养殖、农机服务等各个方面。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安溪县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程度的助力,增强了安溪县域农业经济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农业”的运作模式研究[J]. 张楚雯,胡育蓉. 商场现代化. 2017(21)
[2]石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李东波,邱正鑫,龚佳军,胡波,丁芙蓉,孙云波,万志刚,易先铸,朱拥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17(01)
[3]日本和韩国农民职业教育对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J]. 李毅,龚丁. 世界农业. 2016(10)
[4]“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发展新举措[J]. 王锋,李彬.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5]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 李宏伟,屈锡华,杨淑婷. 世界农业. 2016(03)
[6]“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基于安康“阳晨模式”案例分析[J]. 朱小鹏. 西部金融. 2015(07)
[7]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主要特点[J]. 苗晓丹,刘立新,刘杰. 中国农村经济. 2015(06)
[8]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中政府服务功能及其完善[J]. 丛雨. 农业经济. 2015(06)
[9]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政府的角色、困境及出路[J]. 金绍荣,肖前玲. 探索. 2015(03)
[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 张洪霞,吴宝华. 职教论坛. 2015(16)
博士论文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李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D]. 陈蓓蕾.苏州大学 2015
[2]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王凤娇.吉林农业大学 2014
[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韩娜.大连海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1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