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的喀什市生态敏感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地利用的喀什市生态敏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喀什市市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构成基本框架,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它农用地、居民及工厂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等)的面积比例及变化过程。与此同时,选择区域内分级标准,如坡度、高程、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域等最有代表性特征的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对近24年来喀什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地类转化、生态因子分布情况、敏感性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敏感区保护与对策建议,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土地利用方面来看,喀什市1990、2000和2014年的城市总面积为55480hm2,保持稳定状态。其耕地、林地、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面积达到-10.52hm2、-32.83hm2、-83.00hm2、-61.64hm2和-6.26hm2。园地、其它农用地、居民及工厂用地、交通用地显著增加,年均增加量分别为72.72hm2、8.76hm2、111.84hm2和78.55hm2。各种用地类型在不同研究时段内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耕地、林地、草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在1990-2000年间的动态度均大于2000-2014年间的动态度,其他类型用地在研究后期的动态度均小于前期的动态度。(2)从土地利用转化方面来看,在1990-2014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当中,耕地转出其它土地类型的面积最大,是转变为其他用地类型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其它土地类型转入园地的面积最小。林地的主要转入方向为未利用地;草地的主要转出方向为耕地;其它农用地、居民工厂用地和交通用地的主要转入方向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转出方向为居民工厂用地,其次是耕地、林地和交通用地。转出面积最大的是居民及工厂用地、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其面积分别为98.14hm2、2.74hm2、6.71hm2和32.80hm2,分别占总转化面积的74.30%、68.16%、65.15%和49.95%。转入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耕地、居民及工厂用地和交通用地,其面积分别为1.68hm2、13.18hm2、1.68hm2、98.14hm2和24.01hm2,分别占总转入总面积的91.30%、86.48%、77.42%,69.57%和90.30%,其中耕地、林地、居民及工厂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趋势明显。(3)从生态敏感性方面来看,每个因子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各不相同,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地势和坡度低、绿化面积较大的区域,其中坡度因子的敏感区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28%;而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布于地势和坡度较高的丘陵、荒地、未利用地等区域,其中因子敏感区面积最大的是水体因子,最小的为坡度因子,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33%和2.97%。市区坡度大的区域敏感性程度低,坡度小的区域则敏感性程度高;地势高的区域敏感性程度低,地势低的区域敏感性程度高;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其区域生态敏感性程度越高。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和其它农用地的敏感性程度高,而居民及工厂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敏感性程度较小。高度敏感区是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的区域之一,其因子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敏感性总体程度高,要注重保持生态完整性,对此类区域可作为重点生态保护区。中度生态敏感区可同样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其生态功能较弱、生态系统不稳定,本区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应该选择为控制性发展区域。低度和不敏感区的生态系统比其他敏感区稳定,敏感性程度低,能承受外界因素一定的破坏和干扰,此类区域不仅与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而且适合建设面积较大的经济开发区。
【关键词】:喀什市 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X8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土地利用14-15
- 1.3.2 生态敏感性15-17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技术路线18-19
- 2 研究区概况19-22
- 2.1 自然地理概况19-21
- 2.1.1 地理位置19-20
- 2.1.2 地形地貌20
- 2.1.3 气候与水文概况20
- 2.1.4 土壤与植被概况20-21
- 2.2 社会经济概况21-22
- 3 喀什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22-36
- 3.1 数据和方法22-29
- 3.1.1 数据来源22-23
- 3.1.2 数据预处理23-26
- 3.1.3 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26-28
- 3.1.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28-29
- 3.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分析29-32
- 3.2.1 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29-30
- 3.2.2 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30-32
- 3.3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32-34
- 3.3.1 1990-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32-33
- 3.3.2 2000-2014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33-34
- 3.4 小结34-36
- 4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敏感性分析36-50
- 4.1 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36-37
- 4.2 生态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37-38
- 4.3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38-43
- 4.3.1 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38-42
- 4.3.2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42-43
- 4.4 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分析43-50
- 4.4.1 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43-47
- 4.4.2 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47-50
- 5 生态问题分析与敏感区对策50-54
- 5.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50-51
- 5.2 敏感区对策与建议51-54
- 6 结论与展望54-57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展望与不足55-57
- 参考文献57-63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慧;严力蛟;;生态敏感性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蔡博峰;穆彬;方皓;崔艳;;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生态敏感性分区——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3 陈鹏;庄孔造;蔡鹭春;;厦门城市空间拓展的生态敏感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4 单勇兵;李志江;马晓冬;;基于GIS的徐州生态敏感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5 潘峰;田长彦;邵峰;周伟;陈飞;;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11期
6 宋巍巍;余云军;杨剑;于锡军;刘辉;;基于生态敏感性岸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规划岸线的开发规模控制[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S1期
7 胡和兵;林逢春;姚志强;;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0期
8 潘峰;田长彦;邵峰;周伟;陈飞;;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年02期
9 伏怡萱;赵军;李巍;;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评估[J];人民黄河;2014年01期
10 曹建军;刘永娟;;GIS支持下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萌佳;严力蛟;;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综述[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石云;苏伟;;基于GIS的彭阳县生态敏感性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子清;刘健;;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公益林优化经营——以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亚库普·约麦尔;基于土地利用的喀什市生态敏感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马琪;陕北无定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十年变化评价[D];西北大学;2013年
3 邬彬;基于GIS的旅游地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徐晓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地利用的喀什市生态敏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