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5 10:21

  本文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依据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预计到2024年,我国农村潜在劳动力的转移率将达到67.77%,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农业进步的政策法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够与利好政策相同步,是我国惠农政策彻底落实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动力和未来居民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本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进行的有效性分析是十分必要并且非常紧迫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政策上的制约因素、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这既不利于新型农村的建设,也制约了城镇一体化的进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研究制定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性对策是当务之急。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我们必须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分析。这样才能找出哪些政策真正能够促进、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其继续实施并完善。哪些政策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或者作用不明显,及时的进行改革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政策保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本文在大量的搜集相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掌握了大量、详实的信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以公共政策理论、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推进城乡发展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有效性的界定标准。运用逻辑历史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进行评估,对政策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整合,进而提出了提升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政策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6-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10-12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有效性概述12-1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2
  • 2.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12-14
  • 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有效性的判定因素14-16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考察16-22
  • 3.1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16-18
  • 3.2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18-20
  • 3.3 党的“十八大”后经济升级转型时期的政策措施20-22
  • 第四章 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22-28
  • 4.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作用22-25
  • 4.2 有效性的影响因素25-28
  • 第五章 提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有效性的方法28-34
  • 5.1 以“四个结合”为切入点,提高政策的有效性28-31
  • 5.2 以“三个一体”为发展方向,保障实施的有效性31-34
  • 第六章 结论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8
  • 作者简介3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林;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J];湖南经济;2000年06期

2 李子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哪里转移?[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4期

3 戴振韬;温州市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验[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8期

4 伍瑛;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归宿[J];农业经济;2000年02期

5 周立新,范龙昌;再议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訾强;开发农村劳务市场 让农民有序流动增收——关于北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0年03期

7 吴峰,周发明,赵明;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惠;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对策[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4期

9 晓伟;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3期

10 刘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J];学术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 徐育才;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记者 刘长魁;前甸镇五项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抚顺日报;2007年

3 吕晋兴 申腊梅;古县六轮驱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临汾日报;2006年

4 任衍刚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N];山西政协报;2007年

5 记者 王科岩;托县1万余名农民脱离土地实现转移就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保金;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吴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农民日报;2008年

8 李军;新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N];永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智林;市府紧急部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玉溪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周振兴;科区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通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如;论社会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廖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慧;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邢子英;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卢君;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徐文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殷剑辉;天津市北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陈学红;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宋书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10 王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6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