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坡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安全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03 18:45
  坡耕地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的坡耕地比重达九成。坡耕地是自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目前关于坡耕地的评价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自然因子对于坡耕地的影响,而社会、经济等人为因子对坡耕地的影响关注度还不够。本研究以四川省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地区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图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通过GIS提取了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期坡耕地面积,结合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坡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然后采用DPSIR框架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坡耕地资源安全现状,最后利用Meta整合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坡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四川省坡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00-2015年,坡耕地面积减少了3263 km2,缓坡耕地的减少速度明显快于中等坡度坡耕地,小于10°坡耕地面积减少最剧烈,减少了1467 km2,尤其是在省会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坡度>25°不宜耕陡坡耕地面积减少了302km2,但依然有相当的面积,生态退耕有待于继续推进。社会、经...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坡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安全评价


技术路线图

四川省,硕士学位论文,统计局,丘陵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4 研究材料与方法2.4.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为四川省,属于西南丘陵区,26°积 19×104km2(Wu et al,2013)。四川省整体陵的面积比例约为 5:3: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 1°C 左右(四川省统计局课题组,2006),日日照时数 900~1600h,年降雨量 900~1200mm(布最广的区域,而四川省又是西南地区坡耕地耕地区域。

土地利用图,土地利用图,四川省,不同时期


9图 3.1 四川省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Figure 3.1 Land use type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Sichuan basin in different periods注:(a), (b), (c), 和(d)分别代表 2000,2005,2010 和 2015 年四川省的土地利用图,(e)代表 2000-2015 年 15 年间的耕地面积变化Note:(a), (b), (c), and (d) represent the land use map of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years 2000, 2005, 2010, and 2015, respectively. Subfigure (e)represents the farmland change from 2000 to 2015根据 GB/T21010–2007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 6 大类: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Zhao et al,2018)。从 2000 年到 2015 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表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建设用地呈快速增加趋势(图 3.1)。从空间变化的尺度来讲,耕地面积比重 15 年来从 25.1% 减少到 24.6%,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1754 km2,平均每年面积增加116.92 km2,同时,建设用地面积在 2000 年占比 0.6%,而在 2015 年其面积比重增加到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拟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J]. 彭旭东,戴全厚,李昌兰.  生态学报. 2018(02)
[2]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属性差异对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J]. 丁文斌,蒋光毅,史东梅,刘益军,蒋平,常松果,刘志鹏.  生态学报. 2017(19)
[3]辽西坡耕地不同植物篱对水土流失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 颜佩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02)
[4]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J]. 马芊红,张光辉,耿韧,王兵.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5]保护性耕作对西北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彤,王梓廷,刘露,廖允成,刘杨,韩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5)
[6]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J]. 李勉,杨二,李平,鲍宏喆,李莉,申震洲,焦鹏.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3)
[7]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探讨[J]. 安国安,林兰钰,邹世英.  中国环境监测. 2016(06)
[8]不同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黄鑫,蒲晓君,郑江坤,秦伟,单志杰,李柏.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9]不同植物篱系统对坡耕地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 刘强,邓仕槐,敬子卉,罗春燕,周鑫,陈红春,梁智强,王紫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10]黔中高原坡耕地植物篱物种选择[J]. 田潇,周运超,蔡先立,马礼平,刘晓芸.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不同地貌区及不同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与衔接研究[D]. 袁秀杰.山东农业大学 2009
[2]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 张士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3]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D]. 田有国.华中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松花江流域城镇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D]. 赵丹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2]基于DPSIR模型的罗平县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 邓维强.云南大学 2015
[3]基于RS和GIS的建三江垦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 崔明哲.东北农业大学 2013
[4]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张春柱.西南大学 2011
[5]四川省旱坡耕地特征与生产潜力研究[D]. 马红萍.四川农业大学 2008
[6]三峡库区生态立法研究[D]. 周强.西南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3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63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