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钟摆”现象
发布时间:2021-07-31 18: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了明显的"钟摆"特征,流动方向由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转为部分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这些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制度变革和政策落实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变动趋势,以及其迁移决策过程的变化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1978—2018年农民工数量的时间变动趋势,然后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钟摆"现象,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仍然是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主色调,目前而言农村新增外出人口的数量仍然大于返乡数量,但农村外出人口返乡就业创业的数量一直在增长且增速明显快于外出人口增速;第二,在政府尚未采取政策促进乡村发展的时期,在较高收入的驱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进城;第三,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及乡村振兴等政策实施之后,农村劳动力的最优选择是留下来建设美丽乡村;第四,当农村居民选择进城和留守农村的概率均为1/2,城镇居民选择默许和斗争的概率也均为1/2时,两个行为主体的利益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实现和谐相处。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78—2018年农民工规模的时间演变趋势
图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数量的时间演变趋势,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2008年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根据2009—2018年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08—2018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规模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变化趋势,图2采用的是外出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累计增长率指标。2008—2018年间虽然外出农民工仍然占据农民工的主体地位,但占比一直在下降,由2008年的62.29%下降到2018年的59.88%,本地农民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外出农民工的增长速度,相较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就近就业。该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明显特征是存在一定规模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陆续提出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农民创新创业,为发展乡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四、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的博弈论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变迁探析[J]. 吴绮雯,武力. 求实. 2019(02)
[2]“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J]. 刘祖云,姜姝.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2)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政策演进研究——涉农中央“一号文件”的视角[J]. 王成利. 东岳论丛. 2018(12)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J]. 程名望,贾晓佳,俞宁. 管理世界. 2018(10)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J]. 张广胜,田洲宇.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7)
[6]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个省份农民个体行为决策的分析[J]. 付振奇,陈淑云,洪建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7]就近就业、带动脱贫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J]. 张亮,李亚军. 改革. 2017(06)
[8]农业生产率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工农业联动发展[J]. 徐建国,张勋. 管理世界. 2016(07)
[9]1978-2014年中国劳动配置效应的分离与实证[J]. 郝大明. 经济研究. 2015(07)
[10]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 石智雷,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313953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78—2018年农民工规模的时间演变趋势
图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数量的时间演变趋势,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2008年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根据2009—2018年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08—2018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规模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变化趋势,图2采用的是外出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累计增长率指标。2008—2018年间虽然外出农民工仍然占据农民工的主体地位,但占比一直在下降,由2008年的62.29%下降到2018年的59.88%,本地农民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外出农民工的增长速度,相较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就近就业。该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明显特征是存在一定规模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陆续提出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农民创新创业,为发展乡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四、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的博弈论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变迁探析[J]. 吴绮雯,武力. 求实. 2019(02)
[2]“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J]. 刘祖云,姜姝.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2)
[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政策演进研究——涉农中央“一号文件”的视角[J]. 王成利. 东岳论丛. 2018(12)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J]. 程名望,贾晓佳,俞宁. 管理世界. 2018(10)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J]. 张广胜,田洲宇.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7)
[6]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个省份农民个体行为决策的分析[J]. 付振奇,陈淑云,洪建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7]就近就业、带动脱贫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J]. 张亮,李亚军. 改革. 2017(06)
[8]农业生产率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工农业联动发展[J]. 徐建国,张勋. 管理世界. 2016(07)
[9]1978-2014年中国劳动配置效应的分离与实证[J]. 郝大明. 经济研究. 2015(07)
[10]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 石智雷,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31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1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