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水稻扩张的海拔优势区间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6 00:14
  及时掌握水稻的时空分布信息,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至关重要。论文利用综合考虑植被物候和地表水变化的水稻自动制图方法,结合海拔、地表水体因素开展2001—2017年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通过889个地面调研点位对水稻分类结果验证,总体精度达90.66%,Kappa系数为0.8128。研究表明:①21世纪初,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呈先略减后持续增加的趋势,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001年的2.13倍。其中,水稻扩张面积的60%分布在三江平原,30%分布在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仅占不足5%。水稻扩张的海拔优势区间在200 m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稻扩张与地表水关系越来越密切。②三江平原内,水稻扩张幅度在海拔30~70 m范围内逐渐增加,使优势区间从相对高度70 m缩减至40 m内,也使得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较远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水稻种植分布的海拔优势区间始终分别保持在相对高度100 m、40 m内。③三江平原水稻的集中分布和急剧扩张,使水稻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远的区域,这将对地下水带来更大的压力;而松嫩平原水稻分布受地表水体影响较大,分布优势随着距地表...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东北地区水稻扩张的海拔优势区间分析


2001—2017年水稻的分布指数差异性

趋势图,水稻,区域,趋势


松嫩平原水稻扩张约占东北地区总扩张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地表水体附近,形成了沿河流的“树状”分布形式。水稻扩张优势随着距地表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图3b),在0~3 km范围水稻扩张优势最大,反映了与河流的密切关系。2001—2017年,松嫩平原水稻有向海拔200 m(相对高度100 m)以上扩张的趋势,而水稻扩张优势随着海拔的上升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更近的区域,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水稻往往沿河流分布(图3a,C)。但是,部分地区水稻扩张远离河流(图3a,B),需要借助水利建设等工程来满足水稻灌溉条件。近年来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足其耕地面积的10%,而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占东北地区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虽然该区域水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盐碱化影响,但通过合理开发,未来将可能成为水稻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土壤资源,特别是与地表水体距离0~3 km范围。下辽河平原水稻扩张面积不足东北地区总扩张面积的5%,水稻种植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而东北方向地势相对较高,但水稻分布与河流关系也越密切(图3a,D)。在与地表水体距离3~9 km范围水稻扩张优势最大,该区域具有非常大的水稻发展潜力(图3b)。

时空图,水稻,时空,平原


海拔影响水资源的再分配,因此对水稻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在海拔优势区间内,三江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张和集中分布使其受地表水体的限制较小,而松嫩平原水稻分布与地表水体关系更密切(图2b)。2001—2017年,三江平原水稻分布的海拔优势区间从相对高度70 m缩减至40 m以下。该区间内水稻种植面积扩张至区间耕地面积的66%,占东北地区总扩张面积的50%。它的大幅扩张和集中分布使得水稻分布优势在距地表水体距离较近区域逐渐减弱,从侧面反映了水稻灌溉更多地依赖于地下水,这势必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在下辽河平原的相对高度40 m以下,水稻扩张面积仅占东北地区水稻扩张面积的3%,但分布着下辽河平原水稻总面积的80%左右。它的集中分布使水稻分布指数在与地表水体距离0~9 km范围内随其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始终保持不变,在0~3 km内水稻分布处于劣势,说明了水稻分布受地表水影响较小。而松嫩平原水稻分布的海拔优势区间分布在相对高度100 m内,范围较大。虽然水稻种植面积也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80%,但不足区间耕地面积的10%,而该区间耕地面积是松嫩平原总耕地面积的66%。因此,在松嫩平原优势区间内水稻分布较分散。但与地表水体关系较密切,与三江平原和下辽河平原相比,水稻分布优势在与地表水体距离0~3 km范围内最强。因此,三江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张和集中分布使其受地表水体的限制较小,而松嫩平原在海拔优势区间内受地表水体影响较大,这与该区域为开发利用盐碱地,在地表水体丰富地区实施了“以稻治碱”的措施有一定关系[25]。图2 2001—2017年水稻的分布指数差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省地形因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 王琛智,张朝,张静,陶福禄,陈一,丁浒.  地理学报. 2018(09)
[2]基于SPI的1960~2012年西南地区水稻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余方琳,翟石艳,王铮,宋根鑫,李亚婷,贺楠.  地理科学. 2018(05)
[3]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J]. 徐苏,张永勇,窦明,花瑞祥,周宇建.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4)
[4]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水稻的时空分布特征[J]. 陈浩,李正国,唐鹏钦,胡亚南,谭杰扬,刘珍环,游良志,杨鹏.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5]近30年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 刘珍环,杨鹏,吴文斌,李正国,游良志.  地理学报. 2016(05)
[6]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张莉,吴文斌,杨鹏,唐华俊,周清波,李正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5)
[7]中国东北耕地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J]. 李正国,唐华俊,杨鹏,吴文斌,陈仲新,周清波,张莉,邹金秋.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01)
[8]运用DEM剖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时空变化——以北京延庆县为例[J]. 孙丽,陈焕伟,潘家文.  山地学报. 2004(06)
[9]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对策[J]. 王志春,李取生,李秀军,宋长春,章光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2)
[10]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J]. 方修琦,盛静芬.  自然资源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386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86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