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烟台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3 21:48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思维,以资源环境禀赋为基础,构建了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烟台为例,设置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同情景,综合运用特尔斐法及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开展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资源环境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限制总体较小,高限制区面积仅占烟台国土面积的6.09%。②烟台市不同区县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从西北部向东南,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③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情景,烟台市各县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差异显著,适宜建设区范围为2380 km2。面向城市生态系统一般保护情景,烟台市适宜建设区面积达2610 km2,不适宜建设开发区与适宜建设开发区数量结构为1.12∶1,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两种情景下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适宜建设区面积均大于现状建...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烟台市为例


烟台市资源环境开发限制性评价

空间分布图,资源环境,烟台,承载力


2.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由图3可以看出,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区县之间差异较大,从西北部沿海地区向东推移的过程中,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地形地貌与产业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值区多集中在莱州市、龙口市与烟台市主城区,高值区大都分布在栖霞市和东部边缘地带。栖霞市、海阳市与牟平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与其产业分布和地形地貌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地区多为丘陵,海拔较高,产业布局以林果业为主,是烟台市主要生态空间分布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加强资源环境严格保护,在保障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推进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芝罘区、福山区与莱山区,以及烟台市西北部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东北部三区为烟台市中心城区,是烟台市的城镇空间集聚地,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西北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与建筑业较为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适当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和支撑条件,提升整体承载能力,进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此外,长岛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基底较为脆弱。该地区由于临海易受海洋侵蚀,应加强海岸带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空间分布,空间开发,国土,适宜性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如图4。从空间分布上看,适宜建设区范围主要位于各区县的中心城区,少量零散分布在中心城区周围。较适宜建设区的分布比较分散,镶嵌在不适宜建设区和较不适宜建设区之间。较不适宜建设区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栖霞市、招远市、蓬莱市和福山区。不适宜建设区多为生态功能或农业功能极其重要或极为敏感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海岸生态防护林带、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烟台市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区域,主要集中在烟台市中西部,如莱阳、莱州和海阳等地。一般保护情景下的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状况(图4),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呈现出显著的“小集聚”,而较适宜建设区和较不适宜建设区则呈现出“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适宜建设区主要以片状形式分布于主城区和各县市区的中心城区,破碎化的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在栖霞市和牟平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行政区山地面积占比较大,阻碍了建设用地块状开发建设。通过对比,一般保护情景下烟台市国土空间适宜建设区范围有所增大,增加明显的区域多集中在海阳市、莱山区和栖霞市,增加的地类主要为低等级耕地、交通用地和采矿用地。不适宜建设区范围有所缩减,其中龙口市、莱阳市与栖霞市减少面积较大,主要缩减了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园地和灌木林地。较不适宜建设区面积明显大于生态系统保护情景,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龙口市、芝罘区和蓬莱市。两种情景的较适宜建设区面积相差较小,仅莱州市、海阳市和栖霞市稍有增加。对上述两种情景下的烟台市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统计,如图5所示。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严格保护情景,适宜建设区面积较小,仅2380 km2,不适宜建设区面积较大。其中,长岛、莱阳、栖霞和牟平不适宜建设区比例最高,均超过60%。栖霞市是烟台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永续水源地,土地开发受到限制,适宜建设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5.95%;长岛县四面环海,是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岛上无适宜建设区。芝罘区、福山区开发潜力较小,未来应以内部挖潜为主,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加快提升文化、商业金融、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步伐。莱阳市和莱阳市等以不适宜建设为主,应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重点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的生态功能区和兼具丰富文化内涵、独特山水景观的风景名胜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 纪学朋,黄贤金,陈逸,王丹阳,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3)
[2]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王德怀,李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3]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黄贤金,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4]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J]. 岳文泽,代子伟,高佳斌,陈阳.  中国土地科学. 2018(12)
[5]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以温州市洞头区为例[J]. 向芸芸,杨辉,陈培雄,周鑫,陈全震,曾江宁.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8(04)
[6]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J]. 刘海猛,方创琳,黄解军,朱向东,周艺,王振波,张蔷.  地理学报. 2018(01)
[7]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 于贵瑞,徐兴良,王秋凤,宜树华,虞强,曾晓东.  中国基础科学. 2017(06)
[8]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J]. 王雅敬,谢炳庚,李晓青,赵卫权,王金艳,罗海波.  生态学报. 2017(21)
[9]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J]. 杨亮洁,杨永春.  生态学报. 2017(20)
[10]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 赵小娜,宫雪,田丰昊,李明玉.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5)



本文编号:3406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06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