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效应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1 23:22
2017年农民工人数超过2.86亿,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农地流转及配置市场,部分常年务工在外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农地闲置,不能发挥农地的财产价值,影响了部分愿意留城的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经济资本的积累。由此,在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十九大提出的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延长第二轮土地承包等政策安排既可以解放农地对农民工的束缚,使其一心外出务工经商,又支持了农民工流转农地,增加了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经济资本。当然,各城镇融入门槛及农民工自身能力也是影响农民工流动和迁移的因素,这便要求我们系统地探索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地流转,以农民工家庭为视角,首先对农地流转及农民工流迁现状进行分析,再研究农地流转对民工流迁的影响,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经典理论对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问卷访谈数据分析重庆大足区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两个典型案例,最后根据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国农地合理、有序流转与配置的方法及促进市民化的对策建议,让农民工“带着农地财产走出去”,以增强有留城意愿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经济资本,更好地实现...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综述
1.3.3 有关农民工流迁的研究综述
1.3.4 有关农地流转与农民工流迁问题的研究综述
1.3.5 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人口迁移理论——托达罗模型
2.2 马克思《资本论》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地租理论
2.2.3 劳动价值理论
2.2.4 资本循环理论
2.3 理论指导意义
第三章 农地流转现状及农民工流迁的现状
3.1 农地流转的现状
3.1.1 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
3.1.2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3.1.3 农地流转的现状
3.2 农民工流迁的现状
第四章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效应分析
4.1 农地流转对农民工流迁的影响
4.1.1 模型构建
4.1.2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的流迁
4.1.3 农地流转对农民工流动和迁移的不同影响
4.2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正面效应
4.2.1 增强劳动生产率效应
4.2.2 弱化农地保障功能效应
4.3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负面效应
4.3.1 利益分割性影响农民工流迁
4.3.2 服务配套制度影响农民工流迁
第五章 重庆大足区农地流转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探讨
5.1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正效应
5.2 农地流转中影响农民工流迁的负效应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完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农地流转制度
6.1.1 解决农地流转利益分割性问题
6.1.2 完善农地流转配套服务制度
6.2 增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平等性
6.3 增强农民工能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J]. 刘振伟. 中国人大. 2017(21)
[2]农地流转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 匡远配,周凌. 经济学家. 2016(11)
[3]农地流转何以促进农户收入增加——基于苏、桂、鄂、黑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钱忠好,王兴稳.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0)
[4]集体所有制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新设想[J]. 罗玉辉,林龙飞,侯亚景. 中国农村观察. 2016(04)
[5]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代际差异与代际传递的双重嵌套[J]. 卓玛草,孔祥利. 财经科学. 2016(06)
[6]农民工留城意愿再研究——基于代际差异和职业流动的比较分析[J]. 卓玛草,孔祥利. 人口学刊. 2016(03)
[7]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存在问题与改革的新思路[J]. 郭熙保,苏桂榕.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1)
[8]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互动关系研究[J]. 徐美银. 社会科学. 2016(01)
[9]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托达罗模型的再修正[J]. 钟水映,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15(06)
[10]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J]. 王桂新,胡健. 人口学刊. 2015(06)
博士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李淑妍.辽宁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8974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有关农地流转的研究综述
1.3.3 有关农民工流迁的研究综述
1.3.4 有关农地流转与农民工流迁问题的研究综述
1.3.5 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人口迁移理论——托达罗模型
2.2 马克思《资本论》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地租理论
2.2.3 劳动价值理论
2.2.4 资本循环理论
2.3 理论指导意义
第三章 农地流转现状及农民工流迁的现状
3.1 农地流转的现状
3.1.1 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
3.1.2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3.1.3 农地流转的现状
3.2 农民工流迁的现状
第四章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效应分析
4.1 农地流转对农民工流迁的影响
4.1.1 模型构建
4.1.2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的流迁
4.1.3 农地流转对农民工流动和迁移的不同影响
4.2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正面效应
4.2.1 增强劳动生产率效应
4.2.2 弱化农地保障功能效应
4.3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负面效应
4.3.1 利益分割性影响农民工流迁
4.3.2 服务配套制度影响农民工流迁
第五章 重庆大足区农地流转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探讨
5.1 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流迁的正效应
5.2 农地流转中影响农民工流迁的负效应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完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农地流转制度
6.1.1 解决农地流转利益分割性问题
6.1.2 完善农地流转配套服务制度
6.2 增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平等性
6.3 增强农民工能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J]. 刘振伟. 中国人大. 2017(21)
[2]农地流转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 匡远配,周凌. 经济学家. 2016(11)
[3]农地流转何以促进农户收入增加——基于苏、桂、鄂、黑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钱忠好,王兴稳.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0)
[4]集体所有制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新设想[J]. 罗玉辉,林龙飞,侯亚景. 中国农村观察. 2016(04)
[5]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代际差异与代际传递的双重嵌套[J]. 卓玛草,孔祥利. 财经科学. 2016(06)
[6]农民工留城意愿再研究——基于代际差异和职业流动的比较分析[J]. 卓玛草,孔祥利. 人口学刊. 2016(03)
[7]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存在问题与改革的新思路[J]. 郭熙保,苏桂榕.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1)
[8]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互动关系研究[J]. 徐美银. 社会科学. 2016(01)
[9]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托达罗模型的再修正[J]. 钟水映,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15(06)
[10]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J]. 王桂新,胡健. 人口学刊. 2015(06)
博士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李淑妍.辽宁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89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8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