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18 23:19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在梳理国土空间规划既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理论框架将"空间的理论"与"规划的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持续发展"等4大理念进行整合,将人居环境科学的5项原则、5个系统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体系进行统筹;技术体系涵盖国土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双评价"、"三线四区"划定以及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文章来源】:科技导报. 2020,38(1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技术体系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36],其评价结果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三线四区划定、重大决策和重要工程安排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图3)。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强调“双评价”的目标是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双评价”遵循针对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差异化专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理念,围绕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方面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单要素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项专项评价,划定生产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等级、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城镇建设承载规模等级,综合反映国土空间自然本底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支撑能力[37-38]。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功能、农业功能、城镇功能3方面,判断区域内各类国土空间适合进行开发的适宜性等级,以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最后,根据“双评价”结果可以识别当前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未来空间发展潜力以及结合重大战略事项开展一定的情景分析。2.3 科学划定“三线四区”的技术方法
2)明确平台技术架构。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系统架构是一个完善、相互联系且相互支撑的整体,自下向上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同时建设支撑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图4),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可以满足多部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海量数据的集成,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利用平台能够充分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实现规划、住建、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数据整合及互通互联;通过平台实现数据来源更为多元、数据分析更为科学、治理方案更为可行、治理效率更为高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精细化水平。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与发展方向[J]. 王英,易峥,王芳,李乔. 规划师. 2019(21)
[2]空间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下的“一张图”建设探讨[J]. 张恒,于鹏,李刚,于靖. 规划师. 2019(21)
[3]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J]. 林坚,武婷,张叶笑,赵晔.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4]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沈阳实践与优化探索[J]. 张年国,王娜,殷健.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5]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J]. 王亚飞,樊杰,周侃. 地理研究. 2019(10)
[6]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J]. 高晓路,吴丹贤,周侃,廖柳文. 地理研究. 2019(10)
[7]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J]. 张雪飞,王传胜,李萌. 地理研究. 2019(10)
[8]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空间配置类单幅总图的研制[J]. 余建辉,李佳洺,张文忠,王岱. 地理研究. 2019(10)
[9]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研制[J]. 王姣娥,陈卓,景悦,黄洁,金凤君. 地理研究. 2019(10)
[10]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和城乡布局单幅总图的研制[J]. 戚伟,刘盛和,周侃,齐宏纲. 地理研究. 2019(10)
硕士论文
[1]县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法研究[D]. 刘仨.西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3821
【文章来源】:科技导报. 2020,38(1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技术体系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36],其评价结果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三线四区划定、重大决策和重要工程安排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图3)。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强调“双评价”的目标是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双评价”遵循针对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差异化专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理念,围绕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方面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单要素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项专项评价,划定生产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等级、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城镇建设承载规模等级,综合反映国土空间自然本底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支撑能力[37-38]。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功能、农业功能、城镇功能3方面,判断区域内各类国土空间适合进行开发的适宜性等级,以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最后,根据“双评价”结果可以识别当前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未来空间发展潜力以及结合重大战略事项开展一定的情景分析。2.3 科学划定“三线四区”的技术方法
2)明确平台技术架构。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系统架构是一个完善、相互联系且相互支撑的整体,自下向上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同时建设支撑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图4),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可以满足多部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海量数据的集成,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利用平台能够充分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实现规划、住建、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数据整合及互通互联;通过平台实现数据来源更为多元、数据分析更为科学、治理方案更为可行、治理效率更为高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精细化水平。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与发展方向[J]. 王英,易峥,王芳,李乔. 规划师. 2019(21)
[2]空间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下的“一张图”建设探讨[J]. 张恒,于鹏,李刚,于靖. 规划师. 2019(21)
[3]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J]. 林坚,武婷,张叶笑,赵晔.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4]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沈阳实践与优化探索[J]. 张年国,王娜,殷健.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5]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J]. 王亚飞,樊杰,周侃. 地理研究. 2019(10)
[6]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J]. 高晓路,吴丹贤,周侃,廖柳文. 地理研究. 2019(10)
[7]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J]. 张雪飞,王传胜,李萌. 地理研究. 2019(10)
[8]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空间配置类单幅总图的研制[J]. 余建辉,李佳洺,张文忠,王岱. 地理研究. 2019(10)
[9]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研制[J]. 王姣娥,陈卓,景悦,黄洁,金凤君. 地理研究. 2019(10)
[10]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和城乡布局单幅总图的研制[J]. 戚伟,刘盛和,周侃,齐宏纲. 地理研究. 2019(10)
硕士论文
[1]县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法研究[D]. 刘仨.西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0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