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统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4:40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与CHNS官方追踪调查数据库的使用说明,确定利用近6年的调查数据,提取出所需要的变量并进行匹配,探讨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借鉴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创新性得使Solon提出的理论应用于本文的实践分析,在前人经典的对数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着重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会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扶贫攻坚政策有效实施,取得更好的扶贫攻坚效果服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近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子辈还是父辈的收入都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且收入水平都在绝对贫困线之上,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子辈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地提高,最近一次调查的均值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政府的生均教育支出均值增加12.57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促进了子辈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从对贫困、非贫困样本的分析中得出结论:非贫困样本中无论是父辈收入还是子辈收入都大于贫困样本;贫困样本中子辈的受教育年限均值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政府的生均教育支出显著低于非贫困样本。将贫困样本分为男性后代、女性后代进一步分析,两个样本父辈收入的均值没有...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简介
        一、本文的写作思路与行文脉络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三、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农村代际贫困理论基础与测度方法
    第一节 贫困类型
        一、绝对贫困
        二、相对贫困
        三、代际贫困
    第二节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代际贫困理论
        一、理想型社会A
        二、理想型社会B
        三、理想型社会C
        四、理想型社会D
    第三节 代际贫困的测度方法
        一、代际收入弹性
        二、百分数转换矩阵法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第一节 样本和变量的选择
        一、样本的选择
        二、变量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农村贫困测度
        一、样本整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贫困线的确定
        三、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代际传递比重
        四、贫困、非贫困样本划分与性别比较
第四章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代际弹性计量分析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二、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弹性整体分析
        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弹性分地区比较
    第二节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流动性分析
        一、整体样本的代际流动性测量
        二、分地区样本的代际流动性测量
    第三节 影响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分析
        一、模型选择
        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比较研究[J]. 李长健,胡月明.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3)
[2]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J]. 祝建华.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3)
[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2002—2012[J]. 徐晓红.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3)
[4]如何预防贫困的马太效应——代际收入流动视角[J]. 黄潇.  经济管理. 2014(05)
[5]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研究[J]. 张立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6)
[6]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J]. 陈琳,袁志刚.  世界经济. 2012(06)
[7]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J]. 林闽钢,张瑞利.  农业技术经济. 2012(01)
[8]农民工家庭贫困水平:模糊收入线测度及代际传递性原因[J]. 张焕明.  中国经济问题. 2011(06)
[9]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分析[J]. 李小胜.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09)
[10]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J]. 方鸣,应瑞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本文编号:355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5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