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07:34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合作经济思想与许多西方思想理论一道被引入中国。以留学生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合作经济思想和制度进行了译介和宣传,并进行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初期合作实践运动。他们将合作视为一种改造中国社会之方法,并逐步认识到合作理论及制度需要进行以乡村化为核心的中国化。华洋义赈会是将合作运动引入农村的最有力的先行者,该会将合作社制度与其主务赈灾救济相结合,形成了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本文即对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华洋义赈会因救助华北灾荒而兴起,在探索更为有效赈济灾民的过程中,确立了“救灾不如防灾”的指导思想,认为应壮大农民的经济力量,培厚农村根本。华洋义赈会的指导思想完成了从救灾到救穷的转变,而后形成了运用合作社制度改善农民生计的思想,并不断发展。作为一个组织,该会合作社救灾思想主要是由其历任主要领导者思想的延续、组合和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本文着重对华洋义赈会三位中方主要领导人章元善、于树德、董时进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研究表明,华洋义赈会主要领导者的合作社救灾思想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又有先...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结构和研究重点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的渊源
2.1 中国传统赈灾互助思想的演化
2.2 “五四”前后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
2.2.1 落地城市:合作思想的传入及中国初期合作运动
2.2.2 转向农村:农村经济问题与合作主义“中国化”
2.3 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
第三章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1 华洋义赈会的兴起及转变
3.1.1 华北灾荒
3.1.2 华洋义赈会的兴起
3.1.3 华洋义赈会从赈灾到扶贫的转变
3.2 章元善主会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思想
3.2.1 合作社是救济农民的有效组织
3.2.2 首先在农村发展信用合作社
3.2.3 重视合作社教育和人才培训
3.2.4 合作社的主体是老百姓
3.3 于树德任职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3.1 合作社是联合和扶助贫弱的组织
3.3.2 制定信用合作社的操作实施方案
3.3.3 设计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路径
3.3.4 强调合作社的自由发展
3.3.5 推崇合作社的教育功能
3.4 董时进任职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4.1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自救之法
3.4.2 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信用合作
3.4.3 合作制度需要进行本土化
3.4.4 主张釆取渐进、稳健主义的制度推进方式
3.4.5 强调合作事业的独立性
3.5 小结
第四章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实践及影响
4.1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制度试点
4.1.1 河北的信用合作社试点
4.1.2 合作社组织系统
4.1.3 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4.2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制度推广与组织创新
4.2.1 办理长江流域诸省农赈
4.2.2 推动陕川合作事业
4.3 华洋义赈会引导“金融+产业”扶贫
4.3.1 开展棉花产销合作
4.3.2 引导银行资本流向农村
4.3.3 银行资本直接推动产销合作
4.4 华洋义赈会合作社救灾实践的影响
4.4.1 华洋义赈会把合作事业推向全国
4.4.2 国民政府加强对合作事业的参与和领导
4.4.3 华洋义赈会从拓展者向替补协作者的转变
4.5 小结
第五章 华洋义赈会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5.1 从救灾到扶贫:开创性的思想转变
5.2 简易社到模范社的创新发展模式
5.3 知识分子的理论加实践模式
第六章 结语: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初期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研究[J]. 张士杰. 经济学动态. 2013(11)
[2]从“本土化”到“乡村化”——中国早期合作主义的流变与归宿[J]. 魏本权.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我国农民信用合作运动的先驱——于树德[J]. 傅德宝. 中国合作经济. 2008(06)
[4]农村合作运动与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以华洋义赈会为中心的研究[J]. 陈意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5]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论析[J]. 赵泉民. 学术月刊. 2004(08)
[6]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J]. 刘招成. 社会科学. 2003(05)
[7]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述评[J]. 傅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
[8]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J]. 李金铮,邓红. 史学月刊. 2000(02)
[9]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和发展[J]. 张士杰. 民国档案. 1992(04)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民间组织[D]. 蔡勤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董时进农学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 李可可.云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3761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结构和研究重点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的渊源
2.1 中国传统赈灾互助思想的演化
2.2 “五四”前后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
2.2.1 落地城市:合作思想的传入及中国初期合作运动
2.2.2 转向农村:农村经济问题与合作主义“中国化”
2.3 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
第三章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1 华洋义赈会的兴起及转变
3.1.1 华北灾荒
3.1.2 华洋义赈会的兴起
3.1.3 华洋义赈会从赈灾到扶贫的转变
3.2 章元善主会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思想
3.2.1 合作社是救济农民的有效组织
3.2.2 首先在农村发展信用合作社
3.2.3 重视合作社教育和人才培训
3.2.4 合作社的主体是老百姓
3.3 于树德任职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3.1 合作社是联合和扶助贫弱的组织
3.3.2 制定信用合作社的操作实施方案
3.3.3 设计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路径
3.3.4 强调合作社的自由发展
3.3.5 推崇合作社的教育功能
3.4 董时进任职时期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
3.4.1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自救之法
3.4.2 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信用合作
3.4.3 合作制度需要进行本土化
3.4.4 主张釆取渐进、稳健主义的制度推进方式
3.4.5 强调合作事业的独立性
3.5 小结
第四章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实践及影响
4.1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制度试点
4.1.1 河北的信用合作社试点
4.1.2 合作社组织系统
4.1.3 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4.2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制度推广与组织创新
4.2.1 办理长江流域诸省农赈
4.2.2 推动陕川合作事业
4.3 华洋义赈会引导“金融+产业”扶贫
4.3.1 开展棉花产销合作
4.3.2 引导银行资本流向农村
4.3.3 银行资本直接推动产销合作
4.4 华洋义赈会合作社救灾实践的影响
4.4.1 华洋义赈会把合作事业推向全国
4.4.2 国民政府加强对合作事业的参与和领导
4.4.3 华洋义赈会从拓展者向替补协作者的转变
4.5 小结
第五章 华洋义赈会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5.1 从救灾到扶贫:开创性的思想转变
5.2 简易社到模范社的创新发展模式
5.3 知识分子的理论加实践模式
第六章 结语: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初期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研究[J]. 张士杰. 经济学动态. 2013(11)
[2]从“本土化”到“乡村化”——中国早期合作主义的流变与归宿[J]. 魏本权.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我国农民信用合作运动的先驱——于树德[J]. 傅德宝. 中国合作经济. 2008(06)
[4]农村合作运动与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以华洋义赈会为中心的研究[J]. 陈意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5]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论析[J]. 赵泉民. 学术月刊. 2004(08)
[6]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J]. 刘招成. 社会科学. 2003(05)
[7]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述评[J]. 傅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
[8]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J]. 李金铮,邓红. 史学月刊. 2000(02)
[9]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和发展[J]. 张士杰. 民国档案. 1992(04)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民间组织[D]. 蔡勤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董时进农学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 李可可.云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3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6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