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价值研究 ——以花垣县子腊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4 08:24
几十年来,中国扶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2011年国务院公布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说明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较大面积、“久扶难脱贫”的经济洼地。值得强调的是,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竟有10个为少数民族地区,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少数民族的贫困现象在贫困范围、贫困规模、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多方面可能存在相对更为艰巨的困难和强大的阻力,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与此同时,中国贫困地区范围与生态脆弱区范围的面积大部分重合,以往扶贫工作中重经济、轻生态等扶贫问题也屡见不鲜,而不少曾经生态环境优良的少数民族地区竟也出现生态衰退或生态灾变伴生的生态贫困现象。着眼于中国民族地区扶贫的特殊难题和生态扶贫的长远目标,对于以自身传统文化作为关键区别的各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全面发展是否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尤其对本民族当前经济增长和生态维护是否产生阻碍作用,在以往扶贫攻坚过程中是否成为脱贫阻力或生态制约,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原因使得民族文化无法发挥出原本具有的经济与生态正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不少学者深入研究少数...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子腊村及周边村落分布地图
图 2.2 子腊村村寨分布图①2.地形花垣县地形以山原地貌为主,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大体为东、西、南三面高,北面低,并且高低悬殊较大。中部呈三级台阶状,也就是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这三种台阶型地貌带。子腊村属于较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坡面丛林密布。第一次到子腊村时,虽然天气晴朗,但笔者与同行者都有一种“不太爽朗,有点压闷”的感觉。大家讨论后,普遍认为是该村四面山高、阳光不足,而村民主要生活于峡谷底部的原因。当地海拔在 540-810 米之间。稻田主要分布在峡谷底部的海拔较低处,这与花垣县其他村寨的较高海拔稍有不同。如下方七月份所拍的照片所示,即使是烈日当空的白天,处于峡谷底部的苗寨也被周边高山挡住了不少的阳光,感觉光线相对偏暗。
图 2.3 位于群山峡谷中的子腊村①村寨周边的大部分石山属于中生代石灰岩山体,地表崎岖不平,并不适合开辟成连片稻田。在山峰之间的底部,形成一条大致从西南向东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几百年前,迁居来此的苗族先民们合力将子腊河谷底部的沼泽地改造为呈条带状分布的大约 800 亩良田。清代远近闻名的“子腊贡米”就出产于这片稻田中。因为子腊村稻田周边是环绕的高山,对太阳遮挡较多,所以对水稻生长来说日照相对偏少,并非最适宜种稻的地形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时代贡献[J]. 黄承伟. 党政研究. 2017(05)
[2]生态扶贫:概念界定及特点[J]. 骆方金. 改革与开放. 2017(05)
[3]论实施农地生态报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马克思的农地肥力观为中心[J]. 杨卫书.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1)
[4]生态扶贫概念内涵的再认识:超越历史与西方的维度[J]. 杨庭硕,皇甫睿.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1)
[5]中国贫困群体的“相域理性”逻辑探析——基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分析[J]. 陈茜,吴合显.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2)
[6]关于“空间”维度下农村反贫困战略路径选择的几点思考[J]. 龙先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7]湘西楠木[J]. 翟非,翟星. 林业与生态. 2016(10)
[8]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居民的多维贫困——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J]. 刘林,李光浩.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05)
[9]精准扶贫中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 徐龙顺,李婵,黄森慰. 农村经济. 2016(08)
[10]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 沈茂英,杨萍. 农村经济. 2016(07)
博士论文
[1]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D]. 刘荣昆.云南大学 2016
[2]当代中国应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策研究[D]. 金鑫.吉林大学 2015
[3]苗族Hmong支系语言研究[D]. 熊玉有.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转型期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 田坤明.西南财经大学 2014
[5]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刘丽娟.吉林大学 2013
[6]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 张振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苏庆华.云南大学 2012
[8]“失序”的自然[D]. 荀丽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9
[9]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 曲玮.兰州大学 2008
[10]文化资本导论[D]. 陈锋.中共中央党校 2005
硕士论文
[1]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中的生态隐忧[D]. 陈少玉.吉首大学 2014
[2]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 路钐.山西大学 2012
[3]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 姜莹.沈阳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研究[D]. 童舒静.西北大学 2009
[5]我国经济增长的反贫困效应研究[D]. 华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6]生态贫困实证分析及生态型反贫困的路径选择[D]. 杜哲.兰州大学 2007
[7]试论20世纪初期美国犹太人的经济状况变化及其原因[D]. 白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8171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子腊村及周边村落分布地图
图 2.2 子腊村村寨分布图①2.地形花垣县地形以山原地貌为主,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大体为东、西、南三面高,北面低,并且高低悬殊较大。中部呈三级台阶状,也就是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这三种台阶型地貌带。子腊村属于较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坡面丛林密布。第一次到子腊村时,虽然天气晴朗,但笔者与同行者都有一种“不太爽朗,有点压闷”的感觉。大家讨论后,普遍认为是该村四面山高、阳光不足,而村民主要生活于峡谷底部的原因。当地海拔在 540-810 米之间。稻田主要分布在峡谷底部的海拔较低处,这与花垣县其他村寨的较高海拔稍有不同。如下方七月份所拍的照片所示,即使是烈日当空的白天,处于峡谷底部的苗寨也被周边高山挡住了不少的阳光,感觉光线相对偏暗。
图 2.3 位于群山峡谷中的子腊村①村寨周边的大部分石山属于中生代石灰岩山体,地表崎岖不平,并不适合开辟成连片稻田。在山峰之间的底部,形成一条大致从西南向东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几百年前,迁居来此的苗族先民们合力将子腊河谷底部的沼泽地改造为呈条带状分布的大约 800 亩良田。清代远近闻名的“子腊贡米”就出产于这片稻田中。因为子腊村稻田周边是环绕的高山,对太阳遮挡较多,所以对水稻生长来说日照相对偏少,并非最适宜种稻的地形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时代贡献[J]. 黄承伟. 党政研究. 2017(05)
[2]生态扶贫:概念界定及特点[J]. 骆方金. 改革与开放. 2017(05)
[3]论实施农地生态报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马克思的农地肥力观为中心[J]. 杨卫书.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1)
[4]生态扶贫概念内涵的再认识:超越历史与西方的维度[J]. 杨庭硕,皇甫睿.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1)
[5]中国贫困群体的“相域理性”逻辑探析——基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分析[J]. 陈茜,吴合显.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2)
[6]关于“空间”维度下农村反贫困战略路径选择的几点思考[J]. 龙先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7]湘西楠木[J]. 翟非,翟星. 林业与生态. 2016(10)
[8]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居民的多维贫困——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J]. 刘林,李光浩.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05)
[9]精准扶贫中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 徐龙顺,李婵,黄森慰. 农村经济. 2016(08)
[10]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 沈茂英,杨萍. 农村经济. 2016(07)
博士论文
[1]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D]. 刘荣昆.云南大学 2016
[2]当代中国应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策研究[D]. 金鑫.吉林大学 2015
[3]苗族Hmong支系语言研究[D]. 熊玉有.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转型期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 田坤明.西南财经大学 2014
[5]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刘丽娟.吉林大学 2013
[6]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 张振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苏庆华.云南大学 2012
[8]“失序”的自然[D]. 荀丽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9
[9]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 曲玮.兰州大学 2008
[10]文化资本导论[D]. 陈锋.中共中央党校 2005
硕士论文
[1]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中的生态隐忧[D]. 陈少玉.吉首大学 2014
[2]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 路钐.山西大学 2012
[3]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 姜莹.沈阳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研究[D]. 童舒静.西北大学 2009
[5]我国经济增长的反贫困效应研究[D]. 华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6]生态贫困实证分析及生态型反贫困的路径选择[D]. 杜哲.兰州大学 2007
[7]试论20世纪初期美国犹太人的经济状况变化及其原因[D]. 白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8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8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