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赋权法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2 11:5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通过不断扩张建设用地来满足日益紧张的用地需求。但在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出现大量建设用地闲置、利用效益低下及用地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掌握建设用地利用情况,为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确定指标赋权方法是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它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主要是单一赋权方法应用,缺乏对组合赋权法的应用探讨。本研究引入基于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法,构建基于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组合赋权方法应用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常用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赋权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层次分析法易忽略指标数据包含的信息,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未结合指标的实际重要性确定权重。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法从理论上可以弥补三种常用赋权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得到包含指标主观和客观信息的权重。(2)在长沙市实例分析中,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和宁乡市等四地四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一致,而岳麓区和浏阳市两地评价结果的差异较大。通过对长沙市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组合赋权法的理论基础及赋权过程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过程设计
3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2 确定评价方法
3.3 确定指标赋权方法
4 实证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
4.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
5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法效果分析
5.1 四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分析
5.2 四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数理检验
5.3 四种赋权方法的评价效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 吕玉珍,张小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例[J]. 张志,龚健,王利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4)
[3]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商业银行规模效率评价研究[J]. 王斌,李刚,陈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基于“五量”协同模型的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调控[J]. 曲衍波,张勇,李慧燕,高宇. 资源科学. 2017(06)
[5]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西部地区海东市为例[J]. 王翔,周伟,宋恒飞,李雪珍,李凯. 中国矿业. 2017(S1)
[6]综合评价赋权优良标准的研究[J]. 朱喜安,李良. 统计与决策. 2016(19)
[7]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 范建双,虞晓芬.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英国紧凑城市政策历程回顾与近期展望[J]. 戴雄赐. 世界建筑. 2016(03)
[9]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蔚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日本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形成机制[J]. 石忆邵,石凌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15(03)
硕士论文
[1]私募基金的行业指数编制中赋权方法的对比评价[D]. 杨明月.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2]基于PSR模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史国强.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昆明市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D]. 李银富.云南大学 2016
[4]基于粗糙集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研究[D]. 刘素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5]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D]. 李晓倩.甘肃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939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组合赋权法的理论基础及赋权过程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过程设计
3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2 确定评价方法
3.3 确定指标赋权方法
4 实证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
4.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
5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组合赋权法效果分析
5.1 四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分析
5.2 四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数理检验
5.3 四种赋权方法的评价效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 吕玉珍,张小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例[J]. 张志,龚健,王利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4)
[3]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商业银行规模效率评价研究[J]. 王斌,李刚,陈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基于“五量”协同模型的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调控[J]. 曲衍波,张勇,李慧燕,高宇. 资源科学. 2017(06)
[5]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西部地区海东市为例[J]. 王翔,周伟,宋恒飞,李雪珍,李凯. 中国矿业. 2017(S1)
[6]综合评价赋权优良标准的研究[J]. 朱喜安,李良. 统计与决策. 2016(19)
[7]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 范建双,虞晓芬.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英国紧凑城市政策历程回顾与近期展望[J]. 戴雄赐. 世界建筑. 2016(03)
[9]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蔚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2)
[10]日本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形成机制[J]. 石忆邵,石凌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15(03)
硕士论文
[1]私募基金的行业指数编制中赋权方法的对比评价[D]. 杨明月.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2]基于PSR模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史国强.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昆明市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D]. 李银富.云南大学 2016
[4]基于粗糙集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研究[D]. 刘素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5]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D]. 李晓倩.甘肃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9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3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