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8 22:18
重新认知乡村价值是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转型的理论基础,多功能利用乡村土地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是土地利用从传统的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生产-生活复合功能、生产-生态复合功能的趋势性变化过程,既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分区,也包括不同功能区内部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复合。乡村社会自身转型发展需求、城乡消费需求转型和土地利用政策引导是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和直接动力;转变乡村发展理念、加强乡村"三生"空间规划和激励主体土地多功能利用行为,推动乡村土地"三生"利用和复合利用,是实现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策略选择。乡村转型和振兴应符合乡村的自身价值与发展规律,从而彰显乡村独特的生产、生活和生态。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涵解读
(一)乡村转型
(二)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
(三)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关系
二、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理论认知
(一)生产主义与后生产主义
(二)永续发展理论
(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四)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三、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驱动机制
(一)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直接驱动力
(二)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部驱动力
(三)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外部驱动力
四、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助推策略
(一)转变乡村发展理念,推动土地利用由“三农”向“三生”转化
(二)加强乡村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布局乡村“三生”空间
(三)加强土地利用政策供给,激励主体多功能利用土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转型背景下贵州坝子土地利用生产功能的空间演变[J]. 刘亚香,李阳兵. 地理研究. 2020(02)
[2]贵州坝子土地利用显性和隐性转型实证研究[J]. 刘亚香,谢宇轩,李阳兵,王萌萌,李珊珊,程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1)
[3]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与优化策略——以吉林省为例[J]. 房艳刚,刘本城,刘建志.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9)
[4]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障碍及路径选择[J]. 朱显平,姜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J]. 宋小青,李心怡. 地理学报. 2019(05)
[6]大城市郊区村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成都市江家堰村为例[J]. 朱琳,黎磊,刘素,李裕瑞. 地理研究. 2019(03)
[7]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村劳动力断代危机与解决的出路[J]. 蒋和平,王克军,杨东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 刘祖云,刘传俊. 中国农村观察. 2018(05)
[9]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J]. 郭珍,刘法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 李周. 求索. 2018(02)
博士论文
[1]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机制研究[D]. 姚尧.中国地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4964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涵解读
(一)乡村转型
(二)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
(三)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关系
二、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理论认知
(一)生产主义与后生产主义
(二)永续发展理论
(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四)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三、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驱动机制
(一)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直接驱动力
(二)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部驱动力
(三)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外部驱动力
四、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助推策略
(一)转变乡村发展理念,推动土地利用由“三农”向“三生”转化
(二)加强乡村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布局乡村“三生”空间
(三)加强土地利用政策供给,激励主体多功能利用土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转型背景下贵州坝子土地利用生产功能的空间演变[J]. 刘亚香,李阳兵. 地理研究. 2020(02)
[2]贵州坝子土地利用显性和隐性转型实证研究[J]. 刘亚香,谢宇轩,李阳兵,王萌萌,李珊珊,程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1)
[3]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与优化策略——以吉林省为例[J]. 房艳刚,刘本城,刘建志.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9)
[4]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障碍及路径选择[J]. 朱显平,姜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J]. 宋小青,李心怡. 地理学报. 2019(05)
[6]大城市郊区村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成都市江家堰村为例[J]. 朱琳,黎磊,刘素,李裕瑞. 地理研究. 2019(03)
[7]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村劳动力断代危机与解决的出路[J]. 蒋和平,王克军,杨东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 刘祖云,刘传俊. 中国农村观察. 2018(05)
[9]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J]. 郭珍,刘法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10]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 李周. 求索. 2018(02)
博士论文
[1]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机制研究[D]. 姚尧.中国地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49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4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