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1960年代济宁滨湖稻改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16:12
  所谓稻改,即通过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将原来仅种植旱谷杂粮的旱地改为水田,以实现稻麦绿肥轮作制。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方针,各地积极响应,努力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水稻由于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性,成为提升粮食产量的不二之选。加上当时农业合作化完成,农民已然裹身于集体化的掌控之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方临近水源的河湖地带,各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掀起了稻改的高潮,济宁滨湖涝洼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耕作制度的变革。在推行稻改的初始阶段,滨湖部分农民因为种植习惯的差异,加上对种稻能否取得好的收成存有疑虑,害怕得不偿失,对稻改有一定程度的抵制。但在集体化的时代大环境下,抵制效果微乎其微,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借助国家强制力得以延续下来。从长远来看,稻改实现了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济宁滨湖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农业是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产业,其发展也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反作用。稻改在缓解滨湖涝灾、改良土壤、减轻蝗害的同时,也致使南四湖...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缘起
    三、学术史综述
    四、基本史料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滨湖稻改的背景
    第一节 滨湖自然环境
    第二节 济宁地区稻作传统
    第三节 洪涝灾害的威胁
    第四节 “以粮为纲”政策的推动
第二章 滨湖稻改的展开及其栽培技术
    第一节 水稻试种的成功
    第二节 水利工程配套
    第三节 水稻育苗插秧
    第四节 田间管理
第三章 滨湖稻改的影响
    第一节 促进农业生产
    第二节 改善民众生活
    第三节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节 对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甄庄村水稻种植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甄庄种稻概述
    第二节 村民种稻观念的转变
    第三节 种稻关键——水、肥、技术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种稻与村民的温饱问题
    第五节 稻作现状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吴修,杨连群,陈峰,张士永,马加清,周学标,崔太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5)
[2]黑土涝洼变粮仓——临沂汤河镇程子河村稻改回眸[J]. 刘聚兴.  春秋. 2012(01)
[3]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对当地生产的促进作用[J]. 阚国坤,惠富平.  农业考古. 2011(03)
[4]亳县“旱粮改水稻,淮北变江南”的失败[J]. 梁志远.  江淮文史. 2011(03)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皖西北稻改运动的初步研究——以临泉县为例[J]. 葛玲.  中共党史研究. 2011(03)
[6]略论建国初期苏北地区推行农业旱改水的政治背景[J]. 阚国坤,惠富平.  农业考古. 2011(01)
[7]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对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重大意义[J]. 阚国坤,惠富平.  农业考古. 2010(06)
[8]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杨品优,冼秀芝.  古今农业. 2010(04)
[9]水稻与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技术与环境[J]. 徐旺生,苏天旺.  古今农业. 2010(04)
[10]苏南稻农支援苏北地区推行旱改水的历史考察[J]. 阚国坤,惠富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博士论文
[1]稻作方式的扩散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品.扬州大学 2013
[2]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的历史研究(1953-1983)[D]. 阚国坤.南京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皖北地区农业“三改”研究(1953-1957)[D]. 高瑷璟.安徽大学 2014
[2]明清山东运河区域水环境变迁及其对农业影响研究[D]. 高元杰.聊城大学 2013
[3]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 宋坦花.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3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83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