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管理制度演变及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08 14:24
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和减少草地退化,我国先后采取草地承包、草地围栏、生态补奖和鼓励草地流转等草地管理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抑制我国草地持续退化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草地管理制度解决草原退化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草地管理制度和政策演变的规律,分析了现有草地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实地调查数据和典型案例,文章探讨了社区自主治理机制在我国草地管理中的可行性,为我国解决草地生态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地管理制度的演变
(一)由集体到分权:我国草地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1.“草场公有,牲畜私有”的草畜双承包制。
2.草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
3.“双权一制”的普遍实施。
(二)从分权到“再集中”:我国草原管理政策的发展
1.禁牧政策。
2.草畜平衡政策。
3.草地流转兴起及其相关管理政策。
三、现行草地管理政策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失灵的原因
(一)草地承包责任制和草地围栏政策面临的挑战
1.草地围栏割裂草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剧草地资源退化。
2.围栏到户强化草地生产功能,但弱化生态功能。
3.围栏到户给牧民生产的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二)草原退化治理政策失灵的原因
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监督成本过高,实际效果被大打折扣。
2.保护转入草地动力不足,草地流转反而加剧草地退化。
四、社区自主治理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与机制剖析
(一)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二)社区自主治理促进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社区自主治理能有效监督过度放牧行为,提高过度掠夺草地资源的成本。
2.社区自主治理能增强牧民保护草地的动力。
3.社区自主治理能扩大放牧面积,有效避免围栏的负面影响。
(三)社区自主治理实践案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联户经营模式
五、完善社区自主治理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共同经营是社区自主治理的基础
(二)保障社区自主治理机制的供给,明确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三)合理确定社区合作规模,保障监督效果
(四)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增加社区的经济效益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能抑制牧户超载过牧行为吗?——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 冯晓龙,刘明月,仇焕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2]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功能间的矛盾与草原“三权分置”的法权构造[J]. 代琴,杨红.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1)
[3]基于机会成本法的草原生态补偿中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J]. 胡振通,柳荻,孔德帅,靳乐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4]内蒙古牧区牧户委托放牧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杜富林,石双,杜娅茹. 草业科学. 2016(10)
[5]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J]. 胡振通,柳荻,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6]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与牧民的可能选择[J]. 靳乐山,胡振通. 改革. 2014(11)
[7]“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J]. 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2)
[8]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与评价[J].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王道龙,杨智,李金亚,刘海启,于海达,马海龙. 地理研究. 2012(11)
[9]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J]. 任继周.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8)
[10]草场流转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M嘎查为例[J]. 赖玉珮,李文军. 资源科学. 2012(06)
本文编号:368787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地管理制度的演变
(一)由集体到分权:我国草地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1.“草场公有,牲畜私有”的草畜双承包制。
2.草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
3.“双权一制”的普遍实施。
(二)从分权到“再集中”:我国草原管理政策的发展
1.禁牧政策。
2.草畜平衡政策。
3.草地流转兴起及其相关管理政策。
三、现行草地管理政策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失灵的原因
(一)草地承包责任制和草地围栏政策面临的挑战
1.草地围栏割裂草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剧草地资源退化。
2.围栏到户强化草地生产功能,但弱化生态功能。
3.围栏到户给牧民生产的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二)草原退化治理政策失灵的原因
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监督成本过高,实际效果被大打折扣。
2.保护转入草地动力不足,草地流转反而加剧草地退化。
四、社区自主治理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与机制剖析
(一)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二)社区自主治理促进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社区自主治理能有效监督过度放牧行为,提高过度掠夺草地资源的成本。
2.社区自主治理能增强牧民保护草地的动力。
3.社区自主治理能扩大放牧面积,有效避免围栏的负面影响。
(三)社区自主治理实践案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联户经营模式
五、完善社区自主治理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共同经营是社区自主治理的基础
(二)保障社区自主治理机制的供给,明确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三)合理确定社区合作规模,保障监督效果
(四)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增加社区的经济效益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能抑制牧户超载过牧行为吗?——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 冯晓龙,刘明月,仇焕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2]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功能间的矛盾与草原“三权分置”的法权构造[J]. 代琴,杨红.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1)
[3]基于机会成本法的草原生态补偿中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J]. 胡振通,柳荻,孔德帅,靳乐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4]内蒙古牧区牧户委托放牧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杜富林,石双,杜娅茹. 草业科学. 2016(10)
[5]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J]. 胡振通,柳荻,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6]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与牧民的可能选择[J]. 靳乐山,胡振通. 改革. 2014(11)
[7]“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J]. 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2)
[8]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与评价[J].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王道龙,杨智,李金亚,刘海启,于海达,马海龙. 地理研究. 2012(11)
[9]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J]. 任继周.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8)
[10]草场流转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M嘎查为例[J]. 赖玉珮,李文军. 资源科学. 2012(06)
本文编号:3687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8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