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8 19:00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一直是关系我国国民生计和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水土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对称,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匹配,使不同区域间存在粮食调运,并由此引起内嵌于粮食的“虚拟水”产生流动。虚拟水流动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提供新思路。因此,定量研究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调运量、粮食调运产生的虚拟水流动量及虚拟水流动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研究在201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生产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区域粮食生产的用水数据指标,并运用社会公平法和引力法分别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调运情况及粮食调运产生的虚拟水流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尺度节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两项指标,结合两种方法核算结果,分别研究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对称,导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生产差异显著。2013年我国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之和超过了全国总产量的50%;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之和超过了全国总产量的70%;全国近90%的粮食来源于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5个区域。北方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的56.35%,南方地区占全国总产的43.65%,较之2012年,南北方之间粮食产量差距进一步扩大。(2)我国区域之间粮食调运量大并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为粮食输出区,其中东北地区输出量最大,占粮食调出总量的78%;华北、西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地区为粮食输入区,其中华南地区输入量最大,占粮食调入总量的38%;较之2012年,除黄淮海调出量和西北地区调入量小幅减小外,其他区域粮食输出、输入量均增加。较之社会公平法,引力法引入距离分量,更加科学的确定出各粮食输出区粮食去路以及各粮食输入区粮食来源。(3)社会公平法与引力法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结果存在异同。对于粮食输出省来说,虚拟水流动量核算结果完全一致,与所用方法无关;对于粮食输入省来说,各省区虚拟水流动量不同,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较之社会公平法,引力法引入距离分量,更加科学地确定粮食虚拟水调出、调入方向,结果更加准确。(4)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从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高的地区流向利用效率低的地区,在国家尺度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节水。201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虚拟水流动的国家尺度节水量为626.84亿m3,表现为节水,且社会公平法和引力法两种方法核算结果完全一致。(5)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为从水资源压力高的地区流向压力低的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粮食输出区的水资源压力。不考虑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时,对于粮食输出区来说水资源压力下降,而对于粮食输入区来说水资源压力增加。核算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传统方法是社会公平法,该方法不考虑各区域之间的距离,本文在运用社会公平法核算的同时,借用万有引力公式,引入引力法核算虚拟水流动,并将两种方法对比分析。选取国家尺度节水量和水资源压力两项指标,定量研究了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区域水资源产生的影响。研究在虚拟水流动核算方法,以及虚拟水流动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型。
【关键词】:粮食 虚拟水 引力法 社会公平法 水资源压力 国家尺度节水量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213.4;F326.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4-18
  • 1.2.1 虚拟水研究进展14-15
  • 1.2.2 虚拟水流动核算方法的研究进展15-18
  •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18-20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26
  • 2.1 研究目标20
  • 2.2 研究内容20-21
  • 2.2.1 区域间虚拟水流动计算方法研究——社会公平法和引力法20
  • 2.2.2 不同核算方法区域间粮食调运量、虚拟水流动空间分布格局对比分析20-21
  • 2.2.3 区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国家尺度节水量和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影响21
  • 2.3 研究方案与方法21-24
  • 2.4 技术路线24-26
  • 第三章 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26-54
  • 3.1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空间分布格局26
  • 3.2 两种方法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调运现状26-39
  • 3.2.1 我国区域间粮食调运量26-27
  • 3.2.2 2013 年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分布格局27-32
  • 3.2.3 2013 年我国人口与粮食消费空间分布格局32-39
  • 3.2.4 两种方法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调运量对比分析39
  • 3.3 我国粮食生产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39-47
  • 3.3.1 粮食生产蓝水足迹39-41
  • 3.3.2 粮食生产绿水足迹41-43
  • 3.3.3 粮食生产灰水足迹43-47
  • 3.4 两种方法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47-53
  • 3.4.1 调运部分粮食生产水足迹47-49
  • 3.4.2 社会公平法核算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49-50
  • 3.4.3 引力法核算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50-51
  • 3.4.4 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差异分析51-53
  • 3.5 小结53-54
  • 第四章 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的影响54-60
  • 4.1 两种方法核算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节水量的影响54-56
  • 4.1.1 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粮食输入区节水量54
  • 4.1.2 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国家尺度节水量54-56
  • 4.2 两种方法核算我国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压力的影响56-58
  • 4.2.1 区域粮食虚拟水流动时我国各区域水资源压力56-57
  • 4.2.2 无虚拟水流动时我国各区域水资源压力57-58
  • 4.3 小结58-6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60-61
  • 5.2 主要创新之处61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8
  • 作者简介68
  • 1 简介68
  • 2 教育背景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强;刘红梅;刘静;;虚拟水研究文献综述[J];软科学;2007年06期

2 周姣;史安娜;;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9期

3 王红瑞;;你知道虚拟水吗?[J];百科知识;2006年14期

4 牛树海;虚拟水分析理论和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曹建廷,李原园,张文胜,徐澎波,刘俊国;农畜产品虚拟水研究的背景、方法及意义[J];水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6 董桂才;;虚拟水、虚拟水贸易理论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7 肖玲;任桂镇;赵先贵;肖巧艳;;陕西省农产品虚拟水的时空变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8 崔嫱;朱丽东;李凤全;姜永见;叶玮;;浙江省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初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纪尚安;周升起;;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10 刘剑锋;蒋瑞波;;浙江省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蕾;;虚拟水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屈凤秋;陈娇娜;刘寿东;;江苏省不同地区居民消费哰拟水的比较分析[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琳;曹永强;;河北省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计算及其应用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振辞;苗慧英;;虚拟水理论与河北省虚拟水战略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卓颖;石敏俊;杨红;;虚拟水贸易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对比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铁铮;我国林产品虚拟水研究初战告捷[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2 特约嘉宾 钟华平 耿雷华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马静 汪党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虚拟水带来的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宋常青 ;我国应大力发展虚拟水交易[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牧涵  实习生 李星;“虚拟水”缓解水资源匮乏新途径[N];市场报;2006年

5 张岳 中国农业节水学会会长;从虚拟水看粮食生产区域趋向[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王红瑞 王军红;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宁;基于水足迹的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史恒通;渭河流域粮食作物虚拟水贸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孙义鹏;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韩雪;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秋杰;我国林产品虚拟水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红岩;区域虚拟水贸易及转化运移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3 李旭东;基于虚拟水理论的区域用水结构优化[D];扬州大学;2015年

4 吴中凯;我国工业部门虚拟水贸易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王鑫;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纪尚安;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文洋;虚拟水在我国农作物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应用[D];外交学院;2009年

8 关博;基于虚拟水理论的三江平原农畜产品需水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江贤武;农产品贸易虚拟水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马水英;虚拟水区域转移评估与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6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