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贫困特点、脱贫模式及成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3:28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减贫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区、政府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在减贫效果逐渐放缓的趋势下,中国扶贫工作开始聚焦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和能力缺乏、负担沉重的人群。本文选取集中高山区、峡谷地区、灾害多发地区、民族地区和移民地区于一身的汉源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脱贫攻坚模式、成效和贫困特点,研究其在精准对焦最贫困乡村和人群时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提升汉源县扶贫脱贫水平的方法和对策,为汉源县的脱贫攻坚提供参考。本文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脱贫理论的基础上,以汉源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实地调查结果,扶贫部门、扶贫干部的访谈记录,以及汉源县扶贫文件、台账查阅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汉源县脱贫攻坚的基本概况,从区位环境、民族构成、土地资源、思想理念、收入分配、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贫困户的贫困特点进行描述,归纳了汉源县在政策、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方面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汉源县在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受到许多问题制约,包括扶贫任务与“造血式”扶贫的矛盾问题,贫困户参与不足问题,以流失劳动力为代价的脱贫问题,因灾返贫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效果不相称问题,...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反贫困理论研究
2.1.2 国外反贫困经验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习近平扶贫脱贫理论
2.2.2 脱贫政策
2.2.3 脱贫方式
2.3 研究评述
3 调查方案和设计
3.1 调查方式和对象
3.1.1 调查方式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设计
3.2.1 问卷调查设计
3.2.2 访谈调查设计
3.3 调查资料收集
3.3.1 文献资料
3.3.2 问卷调查
3.3.3 座谈调查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贫困特点及成因
4.1.1 区位、环境和民族特点
4.1.2 土地资源特点
4.1.3 项目扶贫特点
4.1.4 收入特点
4.1.5 思想观念特点
4.1.6 致贫原因
4.2 脱贫成效
4.2.1 总体满意度
4.2.2 措施满意度
4.2.3 脱贫成效分析
4.3 脱贫模式
5 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5.1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5.1.1 脱贫攻坚精准要求问题
5.1.2 自然环境问题
5.1.3 基础设施问题
5.1.4 产业发展问题
5.1.5 内生动力问题
5.1.6 人员素质问题
5.1.7 社会参与问题
5.1.8 户籍制约问题
5.2 影响因素分析
5.2.1 政策因素
5.2.2 区位因素
5.2.3 资源因素
5.2.4 人文因素
5.2.5 产业因素
6 讨论、结论与建议
6.1 脱贫对策建议
6.1.1 增强扶贫精准度
6.1.2 重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6.1.3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6.1.4 推动产业发展
6.1.5 激发内生动力
6.1.6 提升农村居民素质
6.1.7 市场主体扶贫
6.1.8 完善户籍人口构成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7105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反贫困理论研究
2.1.2 国外反贫困经验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习近平扶贫脱贫理论
2.2.2 脱贫政策
2.2.3 脱贫方式
2.3 研究评述
3 调查方案和设计
3.1 调查方式和对象
3.1.1 调查方式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设计
3.2.1 问卷调查设计
3.2.2 访谈调查设计
3.3 调查资料收集
3.3.1 文献资料
3.3.2 问卷调查
3.3.3 座谈调查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贫困特点及成因
4.1.1 区位、环境和民族特点
4.1.2 土地资源特点
4.1.3 项目扶贫特点
4.1.4 收入特点
4.1.5 思想观念特点
4.1.6 致贫原因
4.2 脱贫成效
4.2.1 总体满意度
4.2.2 措施满意度
4.2.3 脱贫成效分析
4.3 脱贫模式
5 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5.1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5.1.1 脱贫攻坚精准要求问题
5.1.2 自然环境问题
5.1.3 基础设施问题
5.1.4 产业发展问题
5.1.5 内生动力问题
5.1.6 人员素质问题
5.1.7 社会参与问题
5.1.8 户籍制约问题
5.2 影响因素分析
5.2.1 政策因素
5.2.2 区位因素
5.2.3 资源因素
5.2.4 人文因素
5.2.5 产业因素
6 讨论、结论与建议
6.1 脱贫对策建议
6.1.1 增强扶贫精准度
6.1.2 重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6.1.3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6.1.4 推动产业发展
6.1.5 激发内生动力
6.1.6 提升农村居民素质
6.1.7 市场主体扶贫
6.1.8 完善户籍人口构成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71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7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