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4-03-28 00:09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结构和区域上的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路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结果:(1)2000—2018年,中国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极化态势增强,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与中国整体层面的变化趋势相似;粮食主销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能力和饲料粮生产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口粮生产能力呈现波动下降特征。(3)各类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存在"棘轮效应";各类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对各类粮食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能力和口粮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总值对饲料粮生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结构和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征,可通过"强化区域粮食生产联动效应""挖掘粮食生产新动能""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稳步提升中国粮食生产能力。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40703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3主要年份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
图2主要年份中国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图4主要年份粮食主销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
图4主要年份粮食主销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
图3主要年份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图5主要年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
图12000—2018年中国不同区域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总体特征
从区域层面来看,2000—2018年,粮食主产区的各类粮食生产能力与中国整体层面的变化趋势相似,粮食主销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能力和口粮生产能力下降幅度较大,而饲料粮生产能力小幅下降;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能力和饲料粮生产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口粮生产能力呈....
图2主要年份中国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核密度分布图
图2—图5分别是2000年、2006年、2012年和2018年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类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密度曲线图。整体而言,在研究期内,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结构和区域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就结构上来看,各类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逐渐提升,且极化态势增强;从区域....
本文编号:3940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94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