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地形过渡带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22003-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斑块密度时空变化
由图2可见,研究区景观格局整体呈现出北部、西北部斑块密度较低,中部、东南部斑块密度较高的形态。斑块密度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位较高的山地地区;斑块密度较高的地区地形位指数较低,主要位于平原、丘陵地区。从时间变化来看,研究区北部山区延河两侧斑块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是由于河流两侧耕地面....
图1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位梯度等级上的分布指数
利用分布指数得到2003,2010和2018年3期用地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变化(见图1)。由图1可见,在地形位低于7梯度时,林草地呈劣势分布,并且2003年林草地分布指数大于2018年;大于7梯度时,林草地为优势分布,且2018年优势度整体高于2003与2010年。这表明随着....
图32003-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时空变化
Shannon多样性指数能够反映出景观的多样性与异质性[24]。利用移动窗口法得到Shannon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图(图3)。由图3可知,研究区整体呈现出北部山区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低,而南部丘陵平原区域相对较高,表明了丘陵平原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样性,以及在空间上的复杂....
图42003-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斑块密度与地形位指数的双变量LISA聚类结果
由图4可见,研究区地形位指数与斑块密度的空间耦合存在5种类型的聚集区,其中高—低聚集区大多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山区;低—高聚集区大多位于研究区东南部,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高—高聚集区大多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山地丘陵交汇区域;不显著聚集区面积最大,主要位于河流交汇处以及主城区所在区域。从....
本文编号:3942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94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