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1700—1978年云南山地掌鸠河流域耕地时空演变的网格化重建

发布时间:2024-05-18 15:43
  基于多源数据资料重建小尺度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从流域尺度聚落格局演变重建到聚落尺度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重建,再到流域尺度耕地格局重建的思路,以云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为研究区,以历史文献资料、田野考察资料、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档案资料、现代统计资料、地理基础数据为支撑,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了历史时期山地小尺度区域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重建了1700—1978年具有明确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结果表明:①掌鸠河流域的耕地面积近300 a增长6.3倍,垦殖率从1700年的2.1%上升到1978年的15.6%。②不同地形区的耕地面积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山区和半山区的耕地面积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平坝区和中下游河谷区的耕地面积增长相对平缓,是自然环境、人口、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③通过总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对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重建结果的合理性。本文设计的网格化重建模型可以为模拟具有明确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小尺度区域历史...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图1掌鸠河流域示意图

图1掌鸠河流域示意图

3.1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有3类:(1)流域尺度的聚落格局演变数据,用于重建流域尺度耕地开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2)聚落尺度的耕地数据,用于重建聚落尺度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于在地形上控制耕地数量和空间重建的范围。


图2技术路线

图2技术路线

本文对山地流域耕地格局的重建从1700年开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策、社会经济、劳动力流动强度和农村人口口粮对当地耕地的依赖程度等都与传统农业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平坝区与中下游河谷区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变得松散,所以本文的重建时间至1978年止。4重建方法


图31700年掌鸠河流域耕地空间格局

图31700年掌鸠河流域耕地空间格局

利用这一时期的人均耕地数量对重建的1700年总耕地数量进行检验。各地形区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各异,导致人均耕地面积需求量呈现出由中下游河谷区和平坝区向半山区和山区逐渐增加的趋势。1700年掌鸠河流域共有耕地2928.87hm2,人均耕地面积0.25....


图41700—1978年掌鸠河流域30m×30m耕地空间格局

图41700—1978年掌鸠河流域30m×30m耕地空间格局

依据上述构建的历史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对1700—1978年掌鸠河流域每个聚落的耕地数量进行估算,并提取相应的网格作为耕地,得到7个连续时间断面30m×30m的耕地空间格局图(图4)。1700—1978年,掌鸠河流域的垦殖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图5),由1700年的2.1%上升到....



本文编号:3977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977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