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农民共同致富的机理及其可推广性研究—对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典型剖析
发布时间:2024-05-28 03:09
农业发展是当下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弱势农民共同致富已经成为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问题。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的研究已是现在很多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很多都只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研究,并不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而江苏戴庄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合作社模式,成功使农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大多贫困地区或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这对于解决我国农民致富问题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并且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的这种发展模式也呼应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的转变。本文首先对农户、农民和弱势农民的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然后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弱势农民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弱势农民的特征以及其致富困难的成因;再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戴庄为例,从戴庄村发展及弱势农民致富的过程、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的运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变分散农民为有组织农民、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合作社组织和运行制度创新者六个方面详尽剖析了戴庄发展有机农业合作社模式致富弱势农民的戴庄经验,最后从完全可推广性、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和戴庄经验的升级这三点对“戴庄经验”的可推广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和分...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农民收入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合作社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对象与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2.1.2 农民概念的界定
2.1.3 弱势农民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弱势农民形成的历史考察
3.1 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农民
3.2 改革开发以来的农户及其分化
3.3 新时代背景下弱势农民的特征分析
3.3.1 权益地位的缺失性
3.3.2 组织的分散性
3.3.3 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3.4 弱势农民致富困难的成因分析
3.4.1 生产要素的落后
3.4.2 生产方式的传统
3.4.3 生产关系的制约
4 弱势农民共同致富的戴庄经验
4.1 戴庄村基本情况
4.2 戴庄村发展及弱势农民致富的过程分析
4.3 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运行概论
4.4 戴庄经验的内核及其运行机理
4.4.1 黏合剂——“亚夫精神”
4.4.2 自然生产力的合理利用
4.4.3 生产要素的重组
4.4.4 生产关系的调整
4.4.5 生产方式的变革
5 戴庄经验的可推广性研究及其升级
5.1 完全可推广性
5.1.1 变分散农民为有组织农民的可推广性
5.1.2 引入先进要素的完全可推广性
5.1.3 利益共享及“二次分配”机制的可推广性
5.2 结合本地实际推广
5.2.1 黏合剂——“亚夫精神”的推广
5.2.2 “村社合一”模式的推广
5.2.3 “统分结合”机制的推广
5.2.4 自然生产力合理利用的推广
5.3 戴庄经验的升级
5.3.1 合作社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升级
5.3.2 合作社对市场适应性的升级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升合作社各项机制的灵活性
6.2.2 建立市场导向的有机农业合作社
6.2.3 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83406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农民收入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合作社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对象与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2.1.2 农民概念的界定
2.1.3 弱势农民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弱势农民形成的历史考察
3.1 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农民
3.2 改革开发以来的农户及其分化
3.3 新时代背景下弱势农民的特征分析
3.3.1 权益地位的缺失性
3.3.2 组织的分散性
3.3.3 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3.4 弱势农民致富困难的成因分析
3.4.1 生产要素的落后
3.4.2 生产方式的传统
3.4.3 生产关系的制约
4 弱势农民共同致富的戴庄经验
4.1 戴庄村基本情况
4.2 戴庄村发展及弱势农民致富的过程分析
4.3 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运行概论
4.4 戴庄经验的内核及其运行机理
4.4.1 黏合剂——“亚夫精神”
4.4.2 自然生产力的合理利用
4.4.3 生产要素的重组
4.4.4 生产关系的调整
4.4.5 生产方式的变革
5 戴庄经验的可推广性研究及其升级
5.1 完全可推广性
5.1.1 变分散农民为有组织农民的可推广性
5.1.2 引入先进要素的完全可推广性
5.1.3 利益共享及“二次分配”机制的可推广性
5.2 结合本地实际推广
5.2.1 黏合剂——“亚夫精神”的推广
5.2.2 “村社合一”模式的推广
5.2.3 “统分结合”机制的推广
5.2.4 自然生产力合理利用的推广
5.3 戴庄经验的升级
5.3.1 合作社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升级
5.3.2 合作社对市场适应性的升级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升合作社各项机制的灵活性
6.2.2 建立市场导向的有机农业合作社
6.2.3 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83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98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