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RS的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等因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趋势和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为土地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基础,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动态监测成为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具有高效性、时效性及准确性等特点。本研究选择日照市东港区为研究区,东港区地貌类型多样,包含平原、山地及丘陵多种地类,土地利用变化复杂,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研究的典型地区。选择东港区2000年、2006年和2014年的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基础,在RS的支持下进行监督分类,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类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土地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土地利用转化图等重要分析数据,通过获得的数据资料对土地利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机理及趋势,并根据东港区的社会经济资料,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度、结构三方面的差异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变化的空间位置分布广泛,区域差异明显,变化最集中的区域为中心城市周围,山地地区变化最少;耕地总体数量变化不大,但农田质量下降;建筑用地变化速度最快,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增加显著;林地、水域面积缓慢减少。(2)土地利用结构模拟与预测分析。通过Markov模型对东港区未来1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得出,耕地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建筑用地则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增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水域的预测结果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需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3)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借助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东港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段内,社会经济要素为东港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建筑用地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为工矿用地的扩大。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Markov模型 驱动力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37;P208;F30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3 研究综述9-11
- 1.3.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9-10
- 1.3.2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综述10-11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1-13
- 1.4.1 研究方法11-12
- 1.4.2 研究内容12-13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3-16
- 2.1 自然地理概况13-14
- 2.1.1 地理位置13
- 2.1.2 自然环境与资源13-14
- 2.2 社会经济状况14-16
- 2.2.1 行政区划14-15
- 2.2.2 社会经济发展15-16
- 第3章 遥感影像预处理与信息提取16-25
- 3.1 主要遥感数据16-17
- 3.2 遥感影像的数字处理17-19
- 3.2.1 图像的几何精校正18
- 3.2.2 图像镶嵌18-19
- 3.2.3 图像裁剪19
- 3.2.4 图像增强19
- 3.3 监督分类19-25
- 3.3.1 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20-21
- 3.3.2 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21
- 3.3.3 最大似然分类21
- 3.3.4 分类精度评价21-22
- 3.3.5 分类后处理22
- 3.3.6 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处理22
- 3.3.7 图像输出22-25
- 第4章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分析25-41
- 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25-28
- 4.1.1 总体变动情况25-27
- 4.1.2 单个类型土地利用变化27-28
- 4.2 土地利用速度变化28-29
- 4.3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29-35
- 4.4 土地利用模拟与预测35-41
- 4.4.1 马尔科夫模型基本原理35-36
- 4.4.2 确立初始矩阵36-37
- 4.4.3 确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37
- 4.4.4 马尔科夫模拟检验37-38
- 4.4.5 预测与分析38-41
- 第5章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41-47
- 5.1 自然驱动力分析41-42
- 5.1.1 气候因子41
- 5.1.2 水文因子41-42
- 5.1.3 地形因子42
- 5.2 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42-43
- 5.2.1 人口增长因子42
- 5.2.2 经济增长因子42-43
- 5.2.3 科技进步因子43
- 5.3 定量分析43-47
- 5.3.1 驱动力因子指标的确立43-44
- 5.3.2 主成分分析44-47
- 第6章 结论47-49
- 6.1 主要结论47-48
- 6.2 研究展望48-49
- 附录49-55
- 参考文献55-58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力学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3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4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5 郭荣中;申海建;;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6 ;中德专家聚首北京研讨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7 R.W.尼克灵;;能源与土地利用[J];地理译报;1985年03期
8 韩渊丰,张加恭,廖伟群,张争胜;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律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10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丹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50年间LUCC及其驱动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郭婧锐;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黄霜;基于CLUE-S模型的成长型矿业城市空间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李函娇;IDRISI支持的榆林多目标土地利用变化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RS的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4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