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碳储量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07:10
本文关键词:2001-2010年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碳储量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正慢慢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东南亚地区由于其处于热带地区,森林面积大,气候湿润,土地覆被变化较快而被选择成为研究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利用MODIS Land Cover MCD12Q1(IBGP classification scheme)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对2001-2010年东南亚11国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东南亚地区2001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分析其转换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影响着生态系统平衡,碳循环成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源和汇,凭借生物质和有机质储存碳,陆地生态系统碳出存量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东南亚地区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带来非常多的环境问题,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研究东南亚地区2001/2010年碳储量的变化,对东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考虑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机质碳库、土壤碳库等4大碳库,在InVEST模型中对其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的变化进行了核算。并结合东南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影响东南亚地区碳储量的因子分析,为决策建立提供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过去10年,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东南亚的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明显。地带性植被如常绿阔叶林与其他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以人类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农田增长较快。人为活动通过土地利用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的演变。东南亚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总体有所增加,但中南半岛以下降为主、马来群岛局增加趋势明显。局部由人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和利用强度增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等服务功能的影响较大,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构成压力。十年间,林地,稀树草原等碳储量降低,多树草原及农田镶嵌体碳储量上升明显。影响因子方面,温度和降雨量对东南亚碳储量影响分别呈现负相关与正相关模式,人口密度及GDP对其影响呈现正相关。未来,应对优化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强度,协调人地矛盾,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南亚 土地利用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Q1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30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2 选题目的11-13
- 1.3 研究内容13-25
- 1.3.1 主要内容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1.3.3 MODIS产品介绍14-17
- 1.3.4 InVEST模型介绍17-25
- 1.4 研究进展25-30
- 1.4.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25-27
- 1.4.2 碳储量研究进展27-28
- 1.4.3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28
- 1.4.4 碳储量研究的挑战28-30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30-36
- 2.1 自然地理条件30-32
- 2.2 社会经济条件32-36
- 第3章 数据收集与处理36-66
- 3.1 土地利用变化36-41
- 3.1.1 数据源36
- 3.1.2 预处理36-40
- 3.1.3 结果分析40-41
- 3.2 碳储量研究41-54
- 3.2.1 数据源41-42
- 3.2.2 预处理42-49
- 3.2.3 结果分析49-54
- 3.3 相关因子分析54-66
- 3.3.1 数据源56
- 3.3.2 预处理56-58
- 3.3.3 结果分析58-66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66-69
- 4.1 结论与讨论66-67
- 4.1.1 结论66
- 4.1.2 讨论66-67
- 4.2 政策提出67-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
本文关键词:2001-2010年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碳储量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4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