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9:20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都市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安全食品逐步成为稀缺资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和结构型转变,从投资、出口拉动向内需消费扩张转变,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生态绿色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是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质的绿色产品,把田园景观、农村生活、农事活动与旅游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从单纯的生产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活动空间,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并降低了都市人群旅游的资金及时间成本。成都市是农家乐始发地,也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展的典例,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上长期领跑全国。2014年,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消费8896.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97亿元,无论消费人数还是消费总量依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比增长12.6%,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成都市延伸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和富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尽管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特征的变化、消费者要求的提升、以及大量资本进入,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在面临用地约束、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现场座谈、问卷调查、园区走访等方式,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依托方式、经营主体等现状进行研究。主要通过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发展环境、发展现状水平、发展趋势特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并将发展模式从发展的依托方式进行划分,包括近郊市场依托型、稀缺资源依托型、特色产业依托型、大型景区依托型等六种类型;最后对农家乐、乡村酒店、休闲农业主题公园、家庭农场(农庄)、农业产业园等不同经营主体的特点、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借鉴台湾、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用地保障、拓宽融资方式、打造精品线路、发展中介组织等方面,对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政策及经营建议,希望为其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成都市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4;F592.7
【目录】:
  • 摘要4-7
  • 1 引言7-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研究意义7-8
  • 1.2 文献综述8-11
  • 1.2.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研究8
  • 1.2.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8-10
  • 1.2.3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10
  • 1.2.4 文献述评10-11
  • 1.3 研究目标与范围11
  • 1.3.1 研究目标11
  • 1.3.2 研究范围11
  • 1.4 研究内容11-12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3
  • 1.5.1 研究方法12-13
  • 1.5.2 技术路线13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13-15
  • 1.6.1 研究创新13-14
  • 1.6.2 研究不足14-15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5-2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9
  • 2.1.1 休闲农业15-16
  • 2.1.2 乡村旅游16-17
  • 2.1.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差别与关系17-19
  • 2.2 理论基础19-20
  • 2.2.1 农业多功能理论19
  • 2.2.2 第六产业理论19
  • 2.2.3 枢纽产业理论19-20
  • 3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20-28
  • 3.1 发展阶段与历程20-21
  • 3.1.1 第一个阶段(1987-1991)起步萌芽阶段20
  • 3.1.2 第二个阶段(1992-2001)规模发展阶段20
  • 3.1.3 第三个阶段(2002-2012)规范发展阶段20-21
  • 3.1.4 第四个阶段(2013-至今)提档升级阶段21
  • 3.2 发展现状21-28
  • 3.2.1 产业规模与效益21-24
  • 3.2.2 发展趋势与特征24-28
  • 4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8-57
  • 4.1 发展依托模式28-32
  • 4.1.1 近郊市场依托型28
  • 4.1.2 稀缺资源依托型28-29
  • 4.1.3 特色产业依托型29-30
  • 4.1.4 交通节点依托型30-31
  • 4.1.5 名胜景区依托型31-32
  • 4.1.6 特殊政策依托型32
  • 4.2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模式32-53
  • 4.2.1 农家乐33-37
  • 4.2.2 乡村酒店37-41
  • 4.2.3 家庭农场(农庄)41-44
  • 4.2.4 休闲农业主题公园44-50
  • 4.2.5 现代农业产业园50-53
  • 4.2.6 比较与总结53
  • 4.3 各模式共有的典型问题53-57
  • 4.3.1 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53-54
  • 4.3.2 过渡依赖资本改造,忽视资源特性54
  • 4.3.3 没有处理好一产和三产的关系54
  • 4.3.4 用地约约束大,缺乏专项配套政策支持54-55
  • 4.3.5 项目建设融资困难、产权混乱,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55
  • 4.3.6 项目的社区参与性较差55-57
  • 5 台湾、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经验57-64
  • 5.1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经验57-60
  • 5.1.1 总体情况57-58
  • 5.1.2 典型案例58-59
  • 5.1.3 参考经验59-60
  • 5.2 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经验60-64
  • 5.2.1 总体情况60-61
  • 5.2.2 典型案例61-62
  • 5.2.3 参考经验62-64
  • 6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64-67
  • 6.1 完善理论体系,形成开发策略64
  • 6.2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规划64
  • 6.3 完善用地政策,实施分类管理64-65
  • 6.4 推动产权改革,加大融资支持65
  • 6.5 打造精品线路,塑造公共品牌65-66
  • 6.6 鼓励跨界融合,实现差异发展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附录: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调查问卷7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娅娜;李宏瑾;;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中国货币政策[J];金融与经济;2015年04期

2 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3 袁箐;沙强;阮文佳;;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03期

4 于丽卫;陈霞;;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背景和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4年04期

5 杜函函;于蕾;孟柱;余云龙;孟凡伟;杜金路;毕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及其借鉴意义启示[J];绿色科技;2013年04期

6 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7 崔玉开;;“枢纽型”社会组织:背景、概念与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8 杜宗斌;;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沙绍举;张红;;基于SWOT分析法的郫县乡村酒店发展及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12期

10 徐清;;乡村旅游产品谱系及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529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29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