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4:37

  本文关键词: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 产业化 发展


【摘要】:黑龙江省绥化市属于国内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不管玉米产量还是人均占有量,全部位居全国前列,具有非常明显的玉米资源优势。以前,绥化的玉米属于供过于求、只能简单加工的作物,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得不想方设法的降低玉米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展开加工业务,避免玉米直接进入市场,逐渐构建高效率、高收入、高回报的玉米市场,将其彻底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最近几年绥化市积极开展玉米加工项目。尽管各方面都积极努力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过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发现,绥化市的玉米产业仍然具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加工力度不够、生产工艺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加工品种单一、档次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绥化玉米的发展。基于这种社会背景下,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其内在问题,积极的采取措施来加快玉米产业的发展,只有积极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带动整个黑龙江省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民生大事。此次研究中使用了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法展开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以及产业竞争理论的基础上,将绥化市玉米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背景,重点关注玉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以及科学解决方案。另外,深入探讨影响玉米产业的有关因素,站在微观的层次展开研究,关注技术与成本对发展的重要影响。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等等因素对绥化玉米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绥化市玉米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规模小、效益低、产品不满足市场标准、加工程度低等。只有积极的鼓励种植户学习先进技术、做好科技推广工作、保证种植户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玉米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通过控制生产种植成本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销售量。最后,按照此次研究得到结论与已经发现的问题,给出促进玉米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玉米 产业化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引言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7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7-20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0-24
  • 2.1 相关概念20-21
  • 2.1.1 产业20
  • 2.1.2 玉米产业及特点20-21
  • 2.2 理论基础21-24
  • 2.2.1 比较优势理论21-22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22-23
  • 2.2.3 产业竞争力理论23-24
  • 第3章 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24-34
  • 3.1 绥化市玉米生产现状24-27
  • 3.1.1 绥化市玉米生产能力24-26
  • 3.1.2 绥化市农户玉米种植收益情况26-27
  • 3.2 绥化市玉米产业销售现状27-31
  • 3.2.1 绥化市玉米产业消费现状27-29
  • 3.2.2 绥化市玉米产业贸易情况29-31
  • 3.3 绥化市玉米产业加工业发展情况31-34
  • 3.3.1 以酒精为主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现状31-32
  • 3.3.2 以淀粉为主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现状32-34
  • 第4章 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4-40
  • 4.1 玉米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4-35
  • 4.1.1 基础设施落后34
  • 4.1.2 种子质量差且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34-35
  • 4.1.3 农民科学技术知识缺乏35
  • 4.1.4 产量不稳定35
  • 4.2 玉米产业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35-36
  • 4.2.1 流通体制有待改善35-36
  • 4.2.2 信息交流急需加强36
  • 4.2.3 运输费用较高影响收益36
  • 4.3 玉米产业深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36-40
  • 4.3.1 玉米产业深加工总量小36-37
  • 4.3.2 企业规模小且综合利用较差37
  • 4.3.3 深精加工产品少37-38
  • 4.3.4 深加工与饲料养殖业争原料的矛盾突出38
  • 4.3.5 原材料成本过高且进口不畅38-40
  • 第5章 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40-44
  • 5.1 生产方面40-41
  • 5.1.1 玉米产业种植成本增加40
  • 5.1.2 农技推广和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40-41
  • 5.2 销售方面41-42
  • 5.2.1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不高41-42
  • 5.2.2 市场监测预警能力薄弱42
  • 5.3 深加工方面42-44
  • 5.3.1 缺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42-43
  • 5.3.2 缺少有力的政府支持政策43-44
  • 第6章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44-49
  • 6.1 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44-46
  • 6.1.1 玉米资源综合化开发44
  • 6.1.2 封闭型长产业链44-45
  • 6.1.3 现代新型工艺技术45
  • 6.1.4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45
  • 6.1.5 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45-46
  • 6.2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经验46-47
  • 6.2.1 发展战略明确46
  • 6.2.2 注重产业布局46
  • 6.2.3 利用招商引资多元化发展46
  • 6.2.4 着眼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46-47
  • 6.2.5 集团规模化发展47
  • 6.3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47-49
  • 6.3.1 合理规划玉米产业布局47-48
  • 6.3.2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48
  • 6.3.3 建设大型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48
  • 6.3.4 建立一体化的玉米产业服务体系48-49
  • 第7章 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9-55
  • 7.1 生产方面49-50
  • 7.1.1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49
  • 7.1.2 提高玉米单产水平49-50
  • 7.1.3 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水平50
  • 7.1.4 做好区域布局50
  • 7.2 销售方面50-51
  • 7.2.1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50-51
  • 7.2.2 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新模式51
  • 7.3 深加工方面51-55
  • 7.3.1 提高玉米深加工能力51-52
  • 7.3.2 扶持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集聚效应52
  • 7.3.3 提高精深加工产品产量52-54
  • 7.3.4 改进生产技术设备54-55
  • 第8章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1
  • 作者简介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萍;刘洪娟;徐澜波;;论如何在玉米种植中合理灌溉[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2 ;玉米人工授粉棒子就不y慷J];中国农垦;1958年07期

3 陆荣奎;余秀贤;;湛江胜利破常规玉米三造都高产[J];中国农垦;1960年07期

4 ;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在实践中探索玉米增产规律[J];河南农林科技;1974年01期

5 ;专家们对玉米生产的建议[J];种子世界;1986年04期

6 游开余;;蓬安县推行承包管理——15万亩玉米全部移栽[J];四川农业科技;1989年03期

7 刘玉兰;;南阳盆地玉米产业化生产初探[J];河南农业;2006年08期

8 张改云;罗建芳;;种“懒汉玉米” 原平农民坐等丰产[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年09期

9 杨斌;田贵良;;布拖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与前景[J];山区开发;1989年04期

10 胡定绶;;玉米缺粒秃顶的原因及补救措施[J];专业户;199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殿鑫;;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2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广东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荣树;;江油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探索[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丽丽;;《玉米成熟了》(拓印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 1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5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郎芳;;玉米套种香菇技术及效益分析[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翠娟;杨忠芳;;太原盆地玉米及对应根系土中有害元素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过表达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不同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国闻 铁木 罗小军 刘宏基;走进玉米主产省———吉林[N];期货日报;2005年

2 祁建平 郑 磊;3000公斤假冒玉米种被查扣[N];中国质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叶;玉米取代石油的日子近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梁振君 卞王玉珏;订单玉米曾经难产[N];海南日报;2007年

5 曹爱敏 肖明磊;曹先启:玉米皮里谋致富[N];农民日报;2007年

6 ;今年玉米开秤价将上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记者 于宁 曹梦南;首届吉林玉米节鲜玉米开园[N];吉林日报;2010年

8 刘雪媛 刘军艳 李咏刚;二九一玉米芯经济本小利大[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龙平 通讯员 曹申义 戴晓青;原平:“懒汉玉米”富了勤快农民[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媒体人,,专栏作家 阿子;玉米这种粮食啊[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红卫;玉米/大豆间作氮素补偿利用的密度调控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佳喜;玉米地膜回收关键技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张德闪;玉米高效利用磷资源的根系互作过程及其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田山君;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及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彭畅;吉林半湿润区玉米旱田氮素收支特征及适宜用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8 吴杨;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宋有洪;玉米生长的生理生态功能与形态结构并行模拟模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李绍长;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磷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霞;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柴颖;氮磷肥配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张霞;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物质产出、养分积累及经济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谭杰;钾肥对川中丘区玉米钾素利用及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付永强;尿素类型和施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徐蔚;玉米茎粗QTL定位与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杨昱;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产量及植株碳氮磷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文熙宸;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晁晓乐;施氮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效率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高慧;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与豌豆间作对土壤水分、养分和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0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30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