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辽宁双台子村农户兼业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2:06

  本文关键词:辽宁双台子村农户兼业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户兼业 选择 影响因素 模式


【摘要】:农户采用兼业经营的方式,不但可以分散单一经营农业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户收入,以换取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兼业经营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户经营的主要特征,农户兼业化将是我国在普遍实现城镇化之前长期存在的现象。然而由于我国农户兼业化的复杂性,农户选择非农就业的方向存在盲目性,劳动力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展现,造成了部分农户兼业的效率低下,抑制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户的兼业选择问题,找出农户在进行兼业选择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建议,以实现农户收入来源可持续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辽宁双台子村是辽北粮食主产区的一个典型农业村,以玉米种植为主,周边非农产业发达,农户兼业现象普遍。通过对一个农业村进行农户兼业情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便于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不同兼业环境对农户选择的影响,有利于本文关于农户兼业选择影响因素、兼业模式选择等研究的细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户兼业选择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日本、美国、我国苏州和台湾地区的农户兼业经营基本情况、兼业道路选择和相关政策环境,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本文通过对辽宁双台子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样本地区的社区情况和农户兼业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样本村农户兼业经营的基本特征,汇总分析了样本村不同类型的农户选择以从事农业或非农业经营为主的原因,以及二兼农户不放弃农业经营的理由,并指出了样本村农户兼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兼业类型选择深化的影响。从农户家庭内部分工角度和农户劳动力转移方向角度分别分析了农户的兼业选择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本质含义、表现形式、适用人群和该模式带来的优势与弊端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农户兼业选择的对策建议,并讨论了样本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通过对辽宁双台子村农户兼业选择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样本村农户在兼业经营过程中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对于辽北粮食主产区以及其他与样本村的农业经营、非农环境、兼业情况等类似地区的农户兼业经营,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户兼业 选择 影响因素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7
  • 1.3.1 国外农户兼业研究12-14
  • 1.3.2 国内农户兼业研究14-16
  • 1.3.3 国内外农户兼业研究评述16-17
  • 1.4 研究范围界定和前提假设17-18
  • 1.4.1 研究范围17
  • 1.4.2 主要概念界定17
  • 1.4.3 前提假设17-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5.1 主要研究内容18
  • 1.5.2 主要研究方法18-19
  • 1.5.3 技术路线19-20
  • 2 国内外经验与启示20-31
  • 2.1 国外农户兼业经验20-24
  • 2.1.1 日本农户兼业经验20-22
  • 2.1.2 美国农户兼业经验22-24
  • 2.2 国内农户兼业经验24-29
  • 2.2.1 苏州地区农户兼业经验24-26
  • 2.2.2 台湾省农户兼业经验26-29
  • 2.3 国内外农户兼业经验的启示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农户兼业现状分析31-41
  • 3.1 我国农户兼业总体情况31-32
  • 3.2 样本村农户兼业现状调查32-37
  • 3.2.1 样本村社区情况调查32
  • 3.2.2 样本村农户兼业行为调查32-37
  • 3.3 样本村农户兼业选择的动因分析37-38
  • 3.3.1 以从事农业经营为主37
  • 3.3.2 以从事非农业经营为主37-38
  • 3.4 样本村农户兼业过程存在的问题38-39
  • 3.4.1 人力资本水平偏低38-39
  • 3.4.2 非农就业不足且存在季节性失业39
  • 3.4.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39
  • 3.5 本章小结39-41
  • 4 农户兼业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41-46
  • 4.1 研究的分析思路41
  • 4.2 模型选取41-42
  • 4.3 变量设定及含义解释42-43
  • 4.4 样本数据分析43
  • 4.5 模型结果分析43-45
  • 4.5.1 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兼业类型深化44
  • 4.5.2 拥有小型农业机械抑制兼业类型深化44
  • 4.5.3 经营耕地面积对兼业类型深化有正向影响44
  • 4.5.4 农业收入满意度反作用于兼业类型深化44-45
  • 4.6 本章小结45-46
  • 5 农户兼业选择的模式分析46-53
  • 5.1 农户家庭内部分工角度的兼业选择模式46-49
  • 5.1.1 “专职农业+专职非农”模式46
  • 5.1.2 “专职农业+兼职”模式46-47
  • 5.1.3 “专职非农+兼职”模式47-48
  • 5.1.4 “兼职+兼职”模式48-49
  • 5.2 农户劳动力转移方向角度的兼业选择模式49-51
  • 5.2.1 “离乡不离土”模式49
  • 5.2.2 “离土不离乡”模式49-50
  • 5.2.3 “离土又离乡”模式50-51
  • 5.3 农户兼业选择模式的综合分析51
  • 5.4 本章小结51-53
  • 6 改进农户兼业选择的对策建议53-58
  • 6.1 改进样本地区农户兼业选择的对策建议53-56
  • 6.1.1 大力培育农业专业户53
  • 6.1.2 增加公共农业机械供给53-54
  • 6.1.3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54-55
  • 6.1.4 加快本地非农产业发展55-56
  • 6.1.5 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56
  • 6.2 样本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分析56-57
  • 6.3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1 辽宁双台子村基本情况调查表63-64
  • 附录2 辽宁双台子村农户兼业情况调查表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莎;;日本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做法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5年05期

2 许成艺;;浅谈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年03期

3 何颖;;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启示[J];品牌(下半月);2015年03期

4 张祖群;;麦客与“候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符号[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03期

5 夏海力;张雯;;苏州市低收入农户快速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6 张晓莉;邢大伟;;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3期

7 张士云;江激宇;栾敬东;兰星天;方迪;;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分析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1期

8 何建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转移路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2期

9 黄延廷;;从台湾地区现代农户的形成实践谈大陆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3年08期

10 陈浩;;非农职业因素对农户兼业结构及其离农意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军宝;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3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43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