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开发"乡土课件",助推农业产业化

发布时间:2014-07-30 10:22

  【摘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息化手段,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其发展迅速,3年时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网络。但是,教育效果却因教材全国、全省一本通而大打折扣。本文着重从如何贴近农民实际,开发"乡土课件"入手,探讨如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i

  【关键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乡土课件乡土化

  加快农业产业化,核心任务是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备现代农业产业头脑的农民产业大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地点分散、培训时间灵活,是最适宜农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发展模式的教育手段。以网络资源较差的张家口市为例,目前,全市4175个行政村已有25ω多个直接接入了远程教育网,其余1500多个村也已经实现了培训光盘的罔期覆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大有作为。但在实际调研中,农民群众却反映教育课件看不懂或看不了,对课件的学习热情与2∞8年初期盼建网的热情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认真分析培训课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一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教育网上的课件大多是由全国远程教育中心和省远程教育中心提供的,笔耕文化传播,相对于各个市、县各自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条件而言,却不一定相吻合;二是乡土气息不浓。课件中的场景、播音、配乐等"阳春白雪"有余,"下里巴人"不足,缺少乡土气息,很难形成亲切、易学、好懂的学习氛围,反而使农民群众敬而远之;三是课件培训与技术需求时间上不同步。每-种农产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重点和种植、养殖技术需求,网上课件面对的区域太广,有些是不太普遍的问题被忽略了,有些是个别细节没讲透,有些又技术难点过于集中,农民看了反而有畏难情绪,影响了技术推广。社科期刊可以查看。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实现培训课件的乡土化。以市、县为单位制作乡土教材是解决培训课件实用、好用的关键一环。课件内容更能适应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的不同特点:形式更能贴近当地农民的乡土生活氛围。制作时,应注重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选题乡土化

  确立选题时要考虑3个要素:一要认真考察该技术有无同类课件,是否有重拍的必要,如果重拍应针对原课件的哪些缺陷进行弥补,是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突破;二是认真考察该技术的推广前景和市场效益,是否符合当地的生态特点,能否取得富民效果;三是认真考察该技术的推广难度和技术壁垒。难度较大的应先通过党员示范户进行试验后再进行总结推广。远程教育的课件制作人员,既要尽力做到让农民想学、愿学的内容远程网上应有尽有,又要努力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优先保证市场前景好、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教学课件。

  二、主讲专家乡土化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多是依靠"能人带动"的模式,每产业链条上,都活跃着几个示范户或带头人。把这些乡土人才"请进"远程网,既成倍地放大了示范户或带头人的能人效应,也解决了课件地域针对性不强、乡土氛围不浓不易于沟通学习的弊端。河北坝上地区甜莱种植已成规模,张北县郝家营乡大庙营村党支部书记牛录就是远近闻名的"甜莱书记..张家口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请他录制甜菜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培训效果。既减少了他每年冬天各乡各镇奔波讲课的辛苦,又有效地扩大了甜菜的种植规模。当前,在技术培训课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作人员往往执着追求于主讲专家的权威性,诸如专家所在单位和本人的行政级别,专家发表论文和各种学术头衔等,往往忽视专家在本地农民群众中的威望和认可程度,形成投入成本很大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c

  三、课件包装的乡土化

  乡土课件要使用乡土化的包装方式,如画面的风格设计,配乐的选择等,如果不能与主讲的乡土专家形成配套的风格,不能为当地农民所喜闻乐见,反而更成为落入笑柄的鳖脚之作。四、乡土教材的互动化

  农民是更加倾向于感性思维的群体,利用技术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学技术,有时不如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带来的感染力量更直接、更有效。因此,在农民群体中开展远程教育,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是强化培训效果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制作人员对技术培训课件在项目推广期内能持续保持高度关注,及时捕捉推广效果的反馈信息,使农民群众既能上网学到技术,又能直观地在网上看到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甚至能从网上看到在同一个产业化区域中农民种植(养殖)、经营的趣闻轶事,这对于调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情,强化课件的培训效果非常重要。当然,营造互动氛围也远比制作单纯的技术课件更复杂,更有难度,需要制作人员对教育有更为深透的研究,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

 



本文编号: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