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违约相依的合作社成员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8:00

  本文关键词:基于违约相依的合作社成员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风险 违约相依 违约传染


【摘要】: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村发展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和地方对其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合作社数量逐年上升。然而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规范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农户严重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不完善的信用甄别制度,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使农户具有较高的违约倾向,给合作社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合作社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和管理框架具有必要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沿着信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评估、评价和预警”这一逻辑主线,将合作社视为一个信用组合,从农户信用具有相依性的假设前提出发,尝试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全面剖析合作社信用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理,分析农户信用等级以及违约相依程度对信用损失的影响,信用违约传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合作社信用风险治理提供依据。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分析合作社信用风险成因及特征,结合国内外信用风险测度与管理研究现状,为合作社选择适用的信用风险测度工具。第二,在农户具有违约相依的假设前提下,构建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包括单个农户信用评级和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第三,实证演示单个农户信用评级和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度模型仿真五类常规合作社中农户信用等级和违约相依程度对信用损失的影响。第四,在相依性研究基础上,构建动态违约传染模型,考虑违约相依程度、违约传染效率、合作社管理水平以及外部干扰项对违约传染速度和程度的影响,观察违约爆发期、违约比例。第五,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为合作社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设计系统性方案。研究结论显示: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转型时期,在农村经济运营中扮演的是具有社团性质的特殊企业,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研究其信用风险。影响单个农户信用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诚信评价指标,其次是自然因素。合作社整体信用水平不仅取决于单个农户的信用水平,还与农户间信用违约相依性有关。在信用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低相依性结构下产生高损失的概率明显低于高相依性,然而损失概率波动幅度却远远大于高相依性。当合作社中低信用等级农户占比较大时,信用风险传染速度较快,当合作社有效治理监督强度大于有效接触率时,会有效转化低信用等级农户,当风险传染系数、信用风险违约程度以及外部干扰强度较大时,转化速度会明显降低。因此,合作社需要在提高整体信用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农户间的凝聚力,同时提高组织的监督管理能力。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风险 违约相依 违约传染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1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思路12-13
  • 1.4 文献综述13-19
  • 1.4.1 关于信用风险管理与度量方法13-14
  • 1.4.2 关于合作社风险管理14-16
  • 1.4.3 关于合作社信用风险管理16-17
  • 1.4.4 文献评述17-19
  • 第二章 合作社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19-43
  • 2.1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概述19-24
  • 2.1.1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19-21
  • 2.1.2 单资产信用风险模型21-22
  • 2.1.3 信用组合风险模型22-24
  •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理论研究24-29
  • 2.2.1 理想与现实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4-26
  • 2.2.2 合作社信用风险定义26-27
  • 2.2.3 合作社信用风险生成机理27-28
  • 2.2.4 合作社信用风险特征28-29
  • 2.3 合作社中农户信用分析29-30
  • 2.3.1 农户信用成因分析29-30
  • 2.3.2 农户信用特殊性30
  • 2.4 方法论概述30-41
  • 2.4.1 Choquet模糊积分法31-33
  • 2.4.2 Copula函数33-41
  • 2.5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框架及建模43-55
  • 3.1 合作社信用风险测度流程43-44
  • 3.2 合作社中农户违约相依成因及特征分析44-45
  • 3.2.1 违约相依的产生原因44
  • 3.2.2 违约相依引发的违约传染44-45
  • 3.2.3 违约相依的特征分析45
  • 3.3 单个农户信用水平测度45-51
  • 3.3.1 农户违约损失额界定45-46
  • 3.3.2 农户信用评级46-47
  • 3.3.3 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47-50
  • 3.3.4 基于Choquet模糊积分的农户信用评级50-51
  • 3.4 基于Copula函数的合作社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构建51-53
  • 3.4.1 单个农户损失额和违约概率计算51-52
  • 3.4.2 边缘分布的核密度估计52
  • 3.4.3 基于Copula的蒙特卡洛模拟52-53
  • 3.4.4 Copula函数的选择53
  • 3.4.5 信用组合损失VaR53
  • 3.5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考虑违约相依的合作社风险测度实证及仿真研究55-69
  • 4.1 数据来源55-56
  • 4.2 单个农户信用水平56-59
  • 4.2.1 信用评分56-59
  • 4.2.2 信用评级59
  • 4.2.3 信用水平描述59
  • 4.3 合作社信用风险损失测度59-61
  • 4.4 合作社信用损失分布仿真61-67
  • 4.4.1 情境假设61-62
  • 4.4.2 仿真过程62-63
  • 4.4.3 仿真结果63-67
  • 4.5 仿真结果分析67-68
  • 4.6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基于违约相依的信用风险传染分析69-83
  • 5.1 信用违约传染的解释69-70
  • 5.2 合作社违约传染影响因素70-71
  • 5.3 动态传染模型在合作社中的应用71-74
  • 5.3.1 违约传染参数设定71-72
  • 5.3.2 无外部干扰项的动态违约传染机理研究72-73
  • 5.3.3 考虑外部干扰项的动态违约传染机理研究73-74
  • 5.4 数值分析74-79
  • 5.4.1 背景说明74-75
  • 5.4.2 合作社管理水平m 的影响75-76
  • 5.4.3 违约传染系数b 的影响76-77
  • 5.4.4 相依程度的影响77-78
  • 5.4.5 随机干扰项e 的影响78-79
  • 5.5 违约相依信用风险传染与信用组合风险度量的关系79-80
  • 5.6 合作社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研究80-82
  • 5.7 本章小结82-8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83-86
  • 6.1 全文总结与结论83-84
  • 6.2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84-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A:合作社中农户基本信用信息91-97
  • 附录B:伊藤定理及部分代码97-100
  • 附录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0


本文编号:770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70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