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问题的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问题的创新研究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本研究首先从水利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供给短缺的现状是否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得出两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而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尚未建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的激励机制。“两工”和农业税的取消削弱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新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又难以有效实施,当前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其次,沿着历史的轨迹对中国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考察,分析了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和用水协会管理这三种目前存在主要的农村用水管理制度。当前的用水管理的权责已经从国家或者集体向用水协会转移,水协会管理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再次,通过在苏北的实证调研,我们从微观层面发现了影响农民对于水利基础设施满意程度的因素,得出了协会模式管理并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在对水利设施的管理中,若有人定期维修、制定了用水分配计划以及农民具有发言权可提高农民的满意程度。然后深入到用水协会管理的地区进行进一步调研,发现农民用水协会确实提高了用水绩效,但同时也存在资金短缺等一些制约协会发展的问题。由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用水协会模式很好的引入了农户参与管理,但农民自主投资不足,且农民愿意支出水费量也相当有限。因此,有效激励民间投资是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短缺的关键,也是水利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应然选择。本文提出农村水利设施PPP模式,这一模式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在我国实行都具有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关于这种模式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方案设计。
【关键词】:农村水利设施 用水协会 PPP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2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7
- 1.2.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的研究11-13
- 1.2.2 关于基础设施PPP供给的研究13-14
- 1.2.3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效率和现状的研究14-16
- 1.2.4 国内外研究评价16-17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20
- 1.3.1 研究思路17-18
- 1.3.2 研究内容18-20
- 1.3.3 研究方法20
- 1.4 创新与不足20-22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20-21
-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21-22
- 第二章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的理论基础22-29
- 2.1 农村水利设施的界定22
- 2.2 PPP模式的概述22-26
- 2.2.1 PPP概念22-24
- 2.2.2 PPP的分类24-25
- 2.2.3 PPP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25-26
- 2.3 农村水利设施PPP模式的理论基础26-29
- 2.3.1 公共产品理论26-27
- 2.3.2 产权制度27-28
-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理论28-29
- 第三章 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29-35
- 3.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说明29-31
- 3.2 计量结果分析31-35
- 3.2.1 单位根检验31
- 3.2.2 协整检验31-32
- 3.2.3 格兰杰因果检验32
- 3.2.4 误差修正模型32-35
- 第四章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现状分析35-43
- 4.1 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现状的分析35-38
- 4.1.1 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情况35-37
- 4.1.2 农村水利建设尚未形成有效的投入体制37-38
- 4.2 我国水利设施现存的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38-43
- 4.2.1 集体管理模式38-39
- 4.2.2 承包管理模式39-41
- 4.2.3 用水协会管理模式41-43
- 第五章 农村水利设施治理模式效率分析-基于苏北地区的调研43-54
- 5.1 苏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概况43-44
- 5.2 调研的样本说明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现状44-45
- 5.3 农户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及其管理方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45-49
- 5.3.1 模型选择与设定46-47
- 5.3.2 回归结果分析47-49
- 5.4 水协会管理模式的用水效率分析-以调研为基础49-54
- 5.4.1 农民用水者协会绩效分析—以响水县三新河灌区用水者协会为例49-50
- 5.4.2 用水协会知晓度较低,农户实际参与程度堪忧50-51
- 5.4.3 用水协会组建困难和发展瓶颈分析51-54
- 第六章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创新54-61
- 6.1 建立农村水利设施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54-56
- 6.1.1 PPP模式的内在优势54-55
- 6.1.2 PPP模式引入到我国农村水利设施领域的现实可行性55-56
- 6.2 强化农村水利设施PPP模式的政策建议56-58
- 6.2.1 政府投资激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是私人部门合作的前提条件56-57
- 6.2.2 建立科学合理监管和绩效评价体系是项目成功的关键57
- 6.2.3 构建以农民需求为主导的决策机制,政府与用水协会合作的PPP模式57-58
- 6.2.4 强化法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完善PPP模式运作机制58
- 6.3 农村水利设施PPP模式具体设计58-61
- 6.3.1 政府与投资机构合作,采用BOT模式提供58-59
- 6.3.2 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拼盘开发”方式提供农村水利设施59
- 6.3.3 与私人持有者合作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铁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应科学规划[J];湖南农业;2011年10期
2 曹开军;;浅论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J];北京农业;2012年06期
3 郭利锐;;浅谈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22期
4 罗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3年23期
5 倪源;;关于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8年08期
6 杨清;;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视角下民间组织作用探析[J];广西农学报;2012年04期
7 夏旦丹;郑世宗;贾宏伟;;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利;2014年09期
8 王建璋;;浅析古浪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甘肃农业;2012年11期
9 齐淮东;为有“活水”润山乡[J];山东农业;1998年01期
10 夏清东;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多目标决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庆武;;增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清波;蕉坑:抓好水利设施建设[N];宜春日报;2008年
2 记者 蔡冲春;我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N];长白山日报;2014年
3 冯妮娜 特约记者 刘华波;搞好水利设施建设[N];自贡日报;2006年
4 白同;达旗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大[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陈婷;统筹资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N];湄洲日报;2008年
6 ;加快我省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N];山西政协报;2008年
7 段声勇;三年投资烟区水利设施建设近七千万元[N];玉溪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次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为减轻旱灾损失作出更大贡献[N];山南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洪涛 赵建平;加强淮河中上游水利设施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年
10 ;必须大力强化水利设施建设[N];朝阳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索小利;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侯念;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模式问题的创新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3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73113.html